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金黎平研究员获得“国际热带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马铃薯育种及其产业等方面的贡献。
金黎平博士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种植业司薯类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组织协调全国马铃薯研发工作,协助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制订马铃薯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提供项目和产业发展咨询以及技术培训,在提升产业研发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她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和863计划课题、农业部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主持育成了中薯3号到中薯21号,共19个马铃薯新品种,其中18个马铃薯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先后荣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部“十位优秀农业科技专家”之一、宁夏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并与国际研究机构和多个国外研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项目顾问。
据悉,国际热带块根类作物学会成立于1967年,是世界上从事块根块茎类作物研究、生产和利用者的联系、合作和交流的工作平台,致力于相关作物的改良,定期出版国际期刊并举办国际会议,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以及其他国际机构有紧密的合作。国际块根类作物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以向那些为块根块茎类作物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致敬。本次获奖的还有我国的甘薯著名专家马代夫先生、木薯著名专家李开绵先生和美国的一位教授。金黎平博士是首次获此殊荣的马铃薯科学家。(通讯员 李海芬)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