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从中国畜牧兽医第八届兽医大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奶牛疾病创新团队王胜义副研究员和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创新团队的杨艳玲博士被授予2019年度“勃林格殷格翰杯”十大杰出兽医称号。
王胜义致力于奶牛疾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他扎根西部,热爱三农,围绕促进《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实施,针对牛羊幼畜腹泻病治疗中依赖滥用抗生素、有效替代药物缺乏现状,依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新成果,成功研制出绿色、安全的中兽药黄白双花口服液、苍朴口服液和乌锦颗粒,获得新兽药证书并实现成果转化,成为防治牛羊幼畜腹泻病的“利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一线临床兽医工作者的青睐。他积极推动抗生素减量化应用,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我国畜牧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专利奖二等奖、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4个。
杨艳玲从事兽医事业22年,从基层兽医到科研人员,她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致力于动物布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新型疫苗的研制和临床快速诊断试剂的开发,建立了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的鉴别诊断产品,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布病疫苗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无法鉴别诊断的难题,揭示了布鲁菌新的免疫机制,为研制布鲁菌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她将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验室诊断有效结合,积极开展家畜和毛皮动物重要疾病的诊疗工作,明确了毛皮动物复杂的肺炎病、“秋痢”和狐狸“大肾病”等传染病的病原,建立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近年来,她通过现场或者网络授课方式为基层兽医系统的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开展诸多实用的技术培训,同时开展生物安全防控、动物福利、绿色畜产品安全生产等技术讲座,积极倡导科学养殖,推动行业树立健康养殖的先进理念。从业以来,共主持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7项,企业合作课题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5部,获省级奖励2项。
据悉,中国兽医协会每2年举办一次兽医大会,今年恰逢兽医协会成立10周年,因此协会设立了“勃林格殷格翰杯”十大杰出兽医奖,以表彰为兽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兽医工作者。(通讯员 符金钟 王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