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执着 严谨探索 继承开拓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室是一支由范云六院士作为领军人物,拥有一批奋斗在农业科研一线的高层次、高学历的女科技工作者为骨干的创新团队。多年来,她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在科研工作、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内最早获得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培育了全世界第一例植酸酶玉米。研究室先后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第十二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一等奖、中国农科院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并于今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3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为中国农科院和生物所争得了荣誉。

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室代表领奖
常言道:每一个优秀团队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领军人物,也离不开优秀的骨干中坚力量。
德高望重的范云六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和农业生物工程学家,我国基因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生物工程的带头人。“敬业、执着;严谨、探索;继承、开拓。”这12个字是范云六院士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写照。她几十年来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倾注热情和心血,科研生涯成就卓著:最早建成我国DNA体外重组质粒、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农作物遗传改良;在国内最早获得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和棉花,并获得延缓害虫对转单一BT基因植物产生抗性的科学数据;年过八旬的范先生仍然关注生物技术前沿动态,尤其重视人才的培养,经常和年轻人交流并询问科研进展,多年来为国家的生物技术领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科技人才。
团队里年轻的女科研工作者们受到范先生的精神感召和激励,在科研的道路上勤学不辍,厚积薄发,把科研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沿着前辈的足迹,开拓进取,逐步成长为科研骨干。在研究工作中团队成员们秉承了范先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挑战科技前沿。
研究室11位女博士分别作为主持人、岗位专家和技术骨干活跃在科研一线,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863”,“973” 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14项。发表文章40多篇,申请专利10余项,科研业绩突出。
酷暑盛夏之时正是玉米授粉的时侯,但玉米在九点钟之后才会有花粉,早晨团队的年轻女博士们要沾着一身露水去给大田玉米的雌雄花套纸袋,防止花粉扩散,中午又要冒着接近40度的高温收集玉米花粉,给做杂交的玉米植株授粉。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可她们却总能乐观地说,做玉米大田工作的女士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时尚麦色皮肤和晒伤妆,自然又美丽。
正是这样敬业执着的她们、正是这样无私奉献的团队,为研究所的长足发展、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进步,奉献着她们的全部精力和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她们将依然遵循范云六院士的教导---敬业、执着;严谨、探索;继承、开拓----在科学研究的崎岖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再创佳绩。(通讯员 崔艳)
- [科技日报] 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创制成功2025-06-25
- 韩天富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25-06-24
- [人民日报]油料所创制食品特征风味酯绿色高效制备新方法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油料所创制食品特征风味酯绿色高效制备新方法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中麦578黄淮海区创大面积实收高产典型2025-06-24
- 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5-06-24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蜂机协同高效授粉助力新疆白杏单产大幅提升2025-06-24
- [中国科学报]细长粒型水稻如何高产?这个因子有“办法”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