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黄芩苷缓解仔猪细菌性肠道炎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开发植物天然功能成分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仔猪因肠道发育尚不健全,特别是在断奶应激期易受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侵袭,引发肠道炎症,导致腹泻。传统中药材黄芩具有抗疟止泻功效,但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的抗炎抑菌作用机制尚未明晰。
研究发现,黄芩苷显著改善了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结肠形态损伤,调节了Th17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缓解了肠道炎症反应。研究还首次发现,黄芩苷上调了仔猪肠道食淀粉乳杆菌丰度,提高了白杨素、乳酸和吲哚等关键代谢物水平。研究还从仔猪结肠中成功分离了食淀粉乳杆菌 SKLAN202301ZF新型菌株,并证实该菌株及其关键代谢产物白杨素可以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研究阐明了黄芩苷与食淀粉乳杆菌协同缓解细菌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为开发维护仔猪肠道健康的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理论支撑。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通讯员 付松川)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1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