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正值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昆明圆满落幕。本届大会以“农业生物多样性繁荣人类和地球”为主题,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800余位政府官员、科学家及业界代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大计,凝聚形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5昆明宣言》。
大会现?。ㄑ牍阃钦?赵贝贝 摄)
本届大会发布了《2025昆明宣言: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阐明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如何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跨领域解决方案,指出金融与经济增长、营养、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性别与平等、?;び牍芾硎桥┮瞪锒嘌曰菁叭死嗪偷厍虻牧蠊丶煊?,提出了行动路径和计划,明确农业生物多样性在应对粮食?;肫虮浠械恼铰缘匚?。
《2025昆明宣言: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发布(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会议期间,58位权威专家呈现了40余场学术报告,70多份学术海报、18项创新案例展览,全方位呈现了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突破,各国在种质资源?;?、生态农业模式、传统农耕智慧转化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大会特别设置的传统农耕智慧展区引发广泛关注,哈尼梯田、侗乡稻作等地的生态农业实践,与基因编辑、大数据监测等现代技术形成创新对话,彰显了科技赋能传统智慧的新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在闭幕式上表示,中国始终是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さ幕斡胝哂爰岫ㄍ贫?,在种质资源、“稻鱼共生”“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基因编辑、大数据赋能生物多样性?;さ攘煊虻目蒲惺盗τ胧导檎欢咸嵘?。未来将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强调,作为“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在地高校,将重点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推动“云南方案"”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