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桃子成熟季节,在河南省卫辉市卫城合作社桃园,“三好五减”优质高效项目基地的桃子饱满圆润,气味香甜。桃“三好五减”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联合郑州果树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打造的创新成果。该项目针对桃产业痛点,优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抗蚜虫、免套袋的“三好”(好吃、好看、好种)品种,从源头实现绿色省工栽培。同时集成“五减”技术(减水、减肥、减药、减人、减树),构建简约高效的技术体系,推动桃产业从传统粗放式生产向绿色高质高效转型。前来考察的企业及种植户近距离观察了“中桃金玉”“ 中桃51”等抗蚜、免套袋新品种的生长状况,纷纷感叹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我国桃栽培面积已超1200万亩,年产1600多万吨。然而,传统桃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整形修剪、疏果套袋等环节高度依赖人工,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严重制约桃产业升级。卫辉市卫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以前疏果套袋全靠人工,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如今,他的桃园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抗蚜虫免套袋品种“中桃51”,配合3S高光效树形、长梢修剪等技术,效益显著提升。“现在桃树到成熟期了,马上就能上市销售。新品种少打药、免套袋,人工省了一半,品质还更好了!”
据测算,通过“三好五减”技术实施,预计可减少水分利用40%以上,提高施肥效率50%以上,减少肥料成本20%以上,减施农药25%以上,降低劳动力成本20%左右,并有效抑制冗余生长,减少修剪量25%以上。该项目计划第三年辐射推广30000亩以上,为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 刘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