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力推动大豆油料产能提升,通过协同院内外相关科研和推广力量组建油菜产业专家团,为油菜扩面增产和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一、背景意义
(一)提升油菜产能是国家战略需求
2021年我国植物油消费量4254.5万吨,国产植物油供给量1224.8万吨,自给率仅为28.7%。在当前大国博弈日益激烈、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油料进口的不确定性巨增,已严重危及国家食用油安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油料生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因此,发展油菜生产对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提升油菜产能必须依靠科技支撑
当前,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是提升我国油菜产能的重要途径。在扩种方面,我国还有较大面积的南方冬闲田和北方盐碱地可供开发利用,但适合冬闲田和盐碱地种植的品种及配套技术较为缺乏;在单产提升方面,我国油菜产业经历了三次重大跨越后,面临单产徘徊不前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科技支撑油菜产业扩面增产、提质增效。
(三)组建专家团体现了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我院以油料所为主的相关研究所联合全国各主产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实施油菜产业绿色科技革命行动等举措,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建立了100余个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动了油菜“三全高效”等技术模式的研究应用,有效促进了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坚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强化对全国油菜优势科技资源的统筹,组建一支油菜产业专家团队,建立长效机制,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和推广部门为油菜扩面增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扩种大豆油料”的重要指示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配合落实农业农村部扩种1000万亩油菜推进行动,根据部院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举院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整合院内外全国油菜科研和示范推广等主要科技力量,组建油菜产业专家团,在全国六大油菜主产生态区建立专家工作站,以区域油菜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结合“专家团-工作站-田间课堂”服务格局,鉴选适宜不同产区的高产、高油、多抗、宜机收等性状重大品种,集成油菜全产业链关键生产技术、装备和产品,强化机械收储减损、加工增值和质量调优等集成示范,构建适宜不同产区的绿色高质高效轮作模式,推进地力提升和化肥农药减施,开展全链条产业技术服务,助推我国油菜扩面增产保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油菜产业专家团的建设,创出一个机制,科研创新覆盖油菜全产业链;实践一套模式,科研选题来源油菜生产一线;拉出一支队伍,关键时刻能服务油菜生产需求;打通一条渠道,科研院所能直通田间地头;践行一种精神,培育一懂两爱科技人才。
三、发展目标
依托我院相关研究所创新团队和相关科技力量,组建一支由40人左右固定人员和80人左右长期合作人员相结合的油菜产业科技支撑队伍,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种植大户的长效沟通合作机制。在长江上游产区的四川成都、云南腾冲、贵州贵阳,长江中游产区的湖北黄冈、湖南长沙、江西九江,长江下游产区的安徽马鞍山、江苏东台,南方三熟制产区的湖南衡阳、江西吉安,黄淮及北方冬油菜轮作休耕区的陕西杨凌、山东东营、河北衡水,西北春油菜产区的甘肃张掖、内蒙古呼伦贝尔、青海西宁等区域,建设16个油菜产业专家工作站,作为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抓手和前沿阵地?!笆奈濉蹦嘌底ㄒ导际跞瞬?00名以上,核心服务区油菜单产提高8%以上。至2030年,健全油菜产业专家工作站,培训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左右,油菜主产区单产提高15%以上,辐射面积1千万亩以上。
四、组织架构
油菜产业专家团是一个服务型组织,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服务油菜产业扩面增产保供需求和防灾减灾等。专家团设团长1名、副团长6名,分设16个专家工作站(详见图1),每个工作站由育种、栽培、植保、机械、加工等方面专家组成。各站任务由油料所、南农机、植保所、蜜蜂所、资划所、灌溉所、农经所、信息所等院内相关创新团队及院外相关科教单位和主产区农业推广部门等共同组织承担。结合油菜全产业链技术需求,进行如下重点任务分工与协作。
1.良种筛选,重点开展不同主产区优势油菜新品种筛选、展示、示范与应用。油料所牵头,植保所、蜜蜂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湖南省农科院、青海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参加。
2.栽培耕作,重点开展不同主产区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应用、灾害性天气生产能力提升科技支撑。油料所牵头,南农机、资划所、灌溉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等单位参加。
3.地力提升,重点开展油菜土壤培肥、保水保肥、化肥农药减施等技术示范与应用。资划所牵头,油料所、植保所、灌溉所、华中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参加。
4.植保减灾,重点开展不同主产区油菜主要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高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防灾减灾预警研判、应急方案拟定与实施。植保所牵头,油料所、南农机、资划所、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参加。
5.收储加工,重点开展油菜籽收获、干燥储存减损节能,菜籽油绿色加工、质量控制等技术示范。南农机牵头,油料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参加。
6.信息综合,重点开展油菜全产业链大数据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油菜籽和菜籽油供给均衡和价格预测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农经所牵头,油料所、信息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参加。
图1 油菜产业专家团架构
五、重点任务
?。ㄒ唬┛共捣⒄乖げ狻⒄哐芯坑刖霾咦裳?/strong>
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判国内外油菜产业发展趋势,开展阶段性、区域性、长期性战略与政策研究,向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等递交咨询报告,为国家制定油料安全保障政策、农业科技政策等提供重要依据。
(二)凝练重大攻关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
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油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凝练重大科技攻关目标,开展单项品种或技术研发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构建不同生态区域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三全高效”等技术模式,推动我国油菜产能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提供产业应急性、突发性事件技术支撑
监测分析油菜病虫草害动态变化和高温、涝渍、干旱等极端气候导致的灾情变化,加强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及时报送灾情预测报告,制定技术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服务。
(四)开展关键节点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构建由“专家团+专家站+带头人”组成的服务体系,丰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渠道,分层分类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技推广人员等开展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ㄎ澹┕菇ㄐ畔⒒衿教ê透咝г诵谢?/strong>
依托油菜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产业数据调查分析,编制上报工作简报和专报。开展油菜轮作周年作物技术衔接,协调各专家站开展技术服务。组织产业发展年会,建立油菜产业监测预警服务平台、油菜籽和菜籽油供给均衡和价格预测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咨询。
六、保障措施
?。ㄒ唬┘忧孔橹斓?。成立领导小组,由一名副院长担任组长,成果转化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果转化局科技推广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专家团的具体工作由油料所牵头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产业政策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
?。ǘ┳⒅赝吵镄鳌H娉薪又醒敫飨钪卮缶霾卟渴鸷团┮蹬┐宀俊坝筒舜蠖梗ù蠖褂土希┎芴嵘こ獭薄坝筒瞬德躺萍几锩卸钡戎氐闳挝?,加强统筹布局和系统分工,加大与地方政府、推广部门、学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协同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ㄈ┣炕式鸨U稀3浞终侠迷捍葱鹿こ?、科企合作等经费渠道确保资金筹措足额到位;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类项目,筹集工作经费;积极吸纳来自学会协会、产业联盟和企业等渠道的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投入体系。
?。ㄋ模┯呕己似兰?。强化使命担当和科学家精神,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考核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将田间地头工时、技术培训成效、成果推广面积效益和决策咨询报告质量等纳入考评指标范畴,考评结果作为院内单位职称评定和人才选拔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依据专家团运行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考评方案。
?。ㄎ澹┣炕?。对专家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效及时进行总结报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向宣传和引导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案例、总结工作成效等形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服务三农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专家团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