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家团赴专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实地察看小麦长势、病虫害发生态势、土壤墒情等情况,针对小麦拔节后期至抽穗期旱情和病虫害防控,开展调研指导,科技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
山东省冬小麦正处于拔节后期至孕穗期。麦田群体整齐、个体健壮,土壤墒情适宜,种植主体普遍反映,今年麦田长势优于去年同期。针对当前苗情专家团建议:一是灌溉管理。孕穗期、抽穗扬花期需及时浇灌抗旱水,促进穗分化;浇水前关注天气,避免风雨前灌溉以防倒伏;墒情不足地块采用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砂浆黑土麦田应采用滴灌或微喷少量多次补水,井灌需避开高温时段,灌溉条件不足地块可早晚叶面喷水保墒。二是科学飞防。严格避开扬花授粉高峰期(9-16时),选择9时前或17时后作业;避开高温、高湿、大风及雨天。赤霉病防治需“见花打药”,小麦扬花初期(5%-10%开花)首喷,若遇连续阴雨,5-7天后补喷一次。并优先选择内吸性强、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如丙硫菌唑防赤霉病、白粉病和锈?。?。发现药害后立即喷施清水或芸苔素内酯等进行缓解。
河南省小麦正处于抽穗期和开花期,全省自3月4日以来,平均降水量5.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多地已连续1个月以上无有效降水。旱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周口、南阳、平顶山、洛阳、漯河、信阳等地。针对旱情及病害防控专家团建议:一是分类施策精准应对旱情。针对沿河灌区、库区引水灌区等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争取应浇尽浇;丘陵旱地等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因地因苗制宜,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使用聚谷氨酸、黄腐酸钾等水溶性肥料,并适当加大喷水量,以减缓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尽可能稳定成穗数,增加穗粒数。二是及时做好“一喷三防”。做好小麦抗旱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积极开展监测和防治工作。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抓住齐穗至扬花关键期,同时做好白粉病、叶锈病、穗蚜等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安徽省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需水量较大,但气温持续偏高,风力大且无有效降水,土壤失墒较快,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旱情专家团及时指导各地采取人工降雨、沟灌、喷灌、滴灌及移动式软管设备等多种措施抗旱。同时专家团在小麦扬花期指导各地及时开展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核心的一喷三防工作。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