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菜产业专家团在江苏、陕西、山东、广西等地领办样板田,开展科技服务,助推盐碱地冬油菜和“稻-稻-油”短生育期油菜产量大幅提升。
专家团应用精量密播、一播全苗、配方施肥、化调促生、一促四防、机械减损等关键技术,在江苏省东台市轻度盐碱地,一次性机收平均亩产达377.68公斤,创我国冬油菜百亩机械实收高产新纪录;在陕西省蒲城县半干旱区中度盐碱地,一次性机收亩产达312.23公斤,创中度盐碱地油菜单产纪录,实现盐碱地改良与油菜高产的双赢;在山东省东营市黄三角农高区,一次性机收平均亩产达241.99公斤。为盐碱地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模式。
在广西鹿寨、江西遂川、湖南道县等短生育期油菜种植区域,由专家团领办的样板田,亩产较当地平均水平增加50%以上,其中“中油早1号”最高实收亩产达177.65公斤,“沣早2号”平均亩产达175.1公斤,连续创造各地本年度“稻-稻-油”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
(中国农科院油菜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