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7日,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四川科技小分队在四川省邛崃市、广汉市调研小麦苗情,指导小麦春管。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邛崃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8名专家实地考察了当地小麦生产田,与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该地区的苗情、墒情、病虫害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邛崃市小麦生产情况
邛崃市是成都平原粮食主产县市之一,小麦也是邛崃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0万亩,主要分布于高梗、固驿、临邛等乡镇(街道),种植的品种有川麦104、川农29、川农30等。2023年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秋播期间天气晴好,80%以上的麦田在10月25日-11月10日完成播种作业,抽样麦田的基本苗14.3-18.5万/亩。邛崃市农业局长期与科研部门合作,不断更新小麦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去年是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在多点示范,带动了冉义、高梗片区小麦播种质量的大幅提升。12月底-1月上旬,全市小麦陆续进入拔节阶段,最高苗38-50万/亩。目前全市小麦处于灌浆阶段。由于布局了抗病品种,且播前进行了药剂拌种处理,除个别田块出现白粉病和蚜虫危害外,截止目前全市未发现严重的病虫危害。在3月中下旬小麦抽穗扬花期实施了以赤霉病为核心的“一喷多防”。
二、广汉市小麦生产情况
2023年广汉市小麦种植面积26.10万亩(比去年略增)。小麦免耕机播、测土配方施肥、药剂拌种、病虫草综合防治等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应用率达到96%以上。2022年小麦秋播由于大量采用机播,做到了精播、匀播,保证了小麦播种质量,而且小麦播种期间气候条件好于去年,小麦出苗时均匀、整齐,出苗率高。小麦一、二类苗占比94.5%,高于去年1.2%。针对去冬今春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小麦部分田块出现徒长情况,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印发技术明白纸,召开小春田间管理现场会,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宣传培训,有针对性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抓住1月下旬-2月中旬气温回升的有利条件,分类指导农户及时灌溉,并根据小麦长势,补施促弱转壮肥料,促进小麦正常生产。
三、措施建议
1、对于冻害麦田,督促农户每亩可补施5-8公斤尿素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缓解冻害危害,促进分蘖成穗。
2、重点做好病虫害系统监测预防,条锈病的监测尤为关键,如出现病情,拔除中心病株,封锁中心病团和中心病田,及时喷药,共施药2-3次,间隔5-7天,药剂可选用氟环唑、戊唑醇等;如有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危害,也需要喷药防治,白粉病可选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等,蚜虫可用吡虫啉,红蜘蛛可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
3、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以防灾延衰为重点,促粒饱满,提高粒重,确保丰产增收;下湿田继续清沟排湿,防渍降渍。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