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油菜收获季节,油菜产业专家团赴多省开展示范田观摩、机收减损等活动,科技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贵州遵义等地,针对现场机收速度较快导致油菜籽损失,专家团建议:一是减慢收割速度;二是采用新型螺旋式割台收割机,以实现高效、低耗油菜收割。贵州省农技推广总站对专家团领办的样板田实收测产,其中湄潭县150亩直播样板田一次性机械实收亩产为213公斤,余庆县200亩育苗移栽样板田一次性机械实收亩产为236公斤,均显著优于贵州省油菜平均单产水平。
在江西“稻稻油”三熟制区、“稻油”两熟制区,针对今年短生育期品种成熟偏晚,早稻接茬存在时间空间小、机收损失过大等问题,专家团建议在早熟油菜主花序中下部荚果变黄色且籽粒变褐色适时喷“立收油”或乙烯利等催熟剂,3-5天后采用杂粮割台型联合收获减少机损。针对“稻油”两熟制区晚熟油菜近期出现雨水多、气温高容易导致油菜角果黑斑病爆发严重影响产量等问题,专家团建议:一是提早建议对黑斑病的预防,二是优化机械收割行走线路,适当增高茎秆切割高度,减慢行走速度以减少机收损失。专家团在青原区值夏镇领办的700亩样板田,亩产达173.58公斤,打破本年度“稻稻油”短生育期油菜机收纪录;在安福县金田乡根肿病重发区领办的60亩样板田,亩产达219.6公斤,实现抗病、丰产双重目标。
在重庆万州、大足等地,针对品种成熟度过高、机收速度较快等情况,专家团提出采用无拨禾轮型联合收割机、优化收割行走路线等建议,并对170多名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进行了技术培训。李培武院士及专家团打造的样板田捷报频传,万州区甘宁镇105亩样板田“中油杂501”亩产达226.74公斤,打破本年度三峡库区稻田油菜机收纪录,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中国农科院油菜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