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产业专家团深入西南地区,服务指导玉米春播工作,科技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玉米产区,海拔差异明显,垂直气候特征显著。经专家团调研,当前西南玉米春播区总体墒情和出苗情况较好,四川、湖北、重庆、贵州等春播区已完成90%以上的播种;云南曲靖地区中高海拔地方已完成80%以上的播种,普洱、德宏等雨养农业区需等墒播种,目前大部分尚未播种。
针对部分地区“倒春寒”、播种期干旱造成的出苗率低、苗情参差不齐等问题。专家团建议:一是结合西南地区气候条件精选良种。选择耐密、抗逆、抗倒伏、抗病、高产的品种(如川单99、优迪899等),播种前用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等成分种衣剂拌种,提高玉米出苗率和幼苗质量。二是根据当地气候规律适雨播种。低海拔高温地区以抽雄吐丝期避开高温干旱高发期为目标,高海拔低温地区以降温前收获倒推适宜播期。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且土壤墒情适宜时播种。采用育苗移栽可再提早7-10天播种育苗。三是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密植。肥力较高地块适当稀植,肥力较低地块适当密植,保持适宜的行株距,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如在四川土壤肥沃的地区,在当前生产密度2500-2800株基础上适度增加种植株数500-1000株,亩植密度为3500株左右为宜;滇东北坝槽区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四是强化田间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减量轻简施肥,改传统一底两追为一底一追施肥。推广应用控释肥,一次性底施控释肥。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建议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春旱时期,及时灌溉保证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五是做好全生育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播前做好清园工作,清除杂草,粉碎或深埋秸秆,压低头年虫源和菌源基数。以“一拌一喷”技术为主导,拌种时可选择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胺,有丝黑穗病发生的区域选择含戊唑醇成分拌种剂的拌种剂。玉米6-8叶期选择胺鲜乙烯利+甲维盐喷雾杀虫防倒伏,大喇叭口期使用无人机喷施苯甲嘧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一喷多促增产增效。
(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