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业专家团的组建方案显示,小麦专家团将做好“四个服务”,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农民、服务科研。
10月12日,中国农科院召开“小麦产业专家团”启动会,宣布将成立小麦产业专家团,探索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科技助力稳产保供和乡村振兴。
进入田间地头,农业专家一线实践
过了寒露节气,全国冬小麦播种逐渐进入高峰期,作为两大口粮之一,小麦的稳产丰产,关系着14亿人的饭碗。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团长、作物科学研究所书记刘录祥介绍,我国小麦已连续7年总产量稳定在1.3亿吨以上,这其中,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0%,科技支撑对保障小麦稳产保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小麦产业专家团,即是为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常态化科技支撑。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农科院及相关科研单位的专家团队,已经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为稳粮丰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尤其是自去年以来,中国农科院组织专家先后五次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抗灾夺丰收、“三秋”抢收抢种、蔬菜应急保供、保夏粮、秋粮丰收等大规模、应急性科技支撑专项行动??萍夹》侄佑汕霸菏康人斓即?,千余人次专家下沉一线,到全国20余个?。ㄊ校?、100余个地市(州)、300余个县(区)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工作,组织线上线下“田间课堂”等各类科技指导培训活动近千次,先后发放口袋书、明白纸、挂图月历等技术指导资料两万余册,提出抗旱技术建议近500条,辐射带动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种粮大户、普通农户三万多人次,从生产实践中提炼需要迫切解决的科研选题近50项。
“此次成立小麦产业专家团,是将过去的行动长效化,”刘录祥说,“这也是中国农科院面向农业主战场的首个产业专家团,是中国农科院建立粮食科技支撑体系、形成稳产保供长效机制的创新之举?!?/p>
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启动会。中国农科院供图
农业科研顶级天团,未来将做哪些事情
小麦产业专家团的组建方案显示,小麦专家团将做好“四个服务”,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农民、服务科研。
在服务政府方面,开展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高端科技智库作用,在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农业科技政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服务企业方面,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在服务农民方面,在小麦生产关键时期要下沉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结合“田间课堂”,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一懂两爱”新农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要监测分析作物病虫害、气候因素导致的灾情等变化,指导农民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粮食增产减损等工作。
在服务科研方面,将凝练重大攻关目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产业专家团将从生产一线提炼科研选题,建立将产业问题转化为科技问题的科研选题机制,汇集院地科研力量和优势资源,攻坚克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能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硬核”科研成果。
未来将成立更多科研国家队“天团”
在启动会上,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表示,“产业专家团是中国农科院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开展科技创新,做好支撑服务保障的重要举措;是更好服务农业生产,解决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国家队职责使命,扛好科技支撑稳产保供政治责任的重要体现?!?/p>
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中国农科院供图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是一个整合中国农科院相关专业科技力量形成的服务型组织,是履行中国农科院服务小麦产业稳产保供职能使命的松散型机制,遵循“平时布局、战时实用”保障模式,按照“专业到边、服务到底、全院一盘棋”的总体要求,结合“专家团-专家站-田间课堂”的服务格局,整合中国农科院良种培育、栽培耕作、地力提升、植保减灾、收储加工、产业信息等方面科技力量,由作科所牵头,形成百人稳定的小麦产业科技支撑队伍,面向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三个小麦生产功能区,“横到边、竖到底、全院一盘棋,全方位开展小麦产业科技支撑工作,确保有重大应急服务任务时调得来、派得出、用得上?!?a >吴孔明说。
据了解,以小麦产业专家团为开端,中国农科院将陆续组建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产业专家团,吴孔明介绍,在未来将“建立覆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科技支撑体系,形成稳产保供长效机制,彰显科研国家队‘科筑粮安’的使命担当,营造扎根主战场、奉献主战场、服务主战场、建功主战场的良好风尚,为‘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