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浙江省早稻98%以上都已收获,大部分单季稻于拔节孕穗期,晚稻处于移栽分蘖期。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可能会对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产业专家团提出以下水稻高温热害应急防控技术措施建议。
一、高温对水稻生长影响
(一)早、晚稻
充足的光温日照有利于早稻的收获,7月25日的“格美”台风在浙江风力不大,带来的少量降水解决部分地方晚稻栽插用水问题。晚稻只要保持灌溉水源充足,持续高温对其分蘖影响较小,无水灌溉的晚稻要等雨移栽,田间出现干裂,会影响分蘖和后期成穗。
(二)单季稻
单季稻拔节孕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水稻拔节孕穗期连续三天日平均温度高于33℃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8℃,每天高温时间持续5小时以上,热害将影响水稻产量。幼穗分化期倒3叶-倒2叶,高温会影响颖花分化,倒1叶期高温会使颖花退化增多,穗子变小,穗粒数变少;抽穗前后3天,高温可能对处于抽穗开花期单季稻授粉结实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处于无效分蘖期的单季稻,高温有利于搁田,建议采用轻晒田的方式,避免烤田过重引起干旱胁迫,降低穗数。一旦稻田出现较大裂缝,需要尽快灌跑马水。
二、高温应急措施建议
(一)灌溉保持水层
灌溉调温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田间保持水层,可以有效改善田间小环境,抽穗开花期的稻田灌10公分深水,可降低冠层温度3℃左右。
(二)酌情增施粒肥
在灌深水的基础上,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对高温的抗性。对受灾后仍有一定产量的田块要加强管理,增施粒肥。对穗分化期受到高温热害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根据叶色酌情补追一次粒肥,每亩尿素用量2公斤左右。
(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