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方稻区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中稻大部分处于移栽至返青分蘖期,西南地区中稻多数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少数已是孕穗期。6月上旬以来,南方稻区的江南中南部、华南等地大部雨日偏多、光照偏少。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部、西南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为50-120毫米,部分地区达150-2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至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持续降雨不利于早稻开花授粉、籽粒灌浆结实及一季中稻返青分蘖,为减缓阴雨或强降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出以下抗灾减损田间管理措施。
一、早稻田间管理
目前,阴雨天气暂未导致稻田洪涝淹没和植株倒伏,但早稻孕穗、抽穗扬花期光照不足和田间湿度加大,会造成水稻结实率下降、充实度降低、病害加重。专家研究提出田间管理建议措施。
一是开沟排水降湿。尽量避免田间长时间积水,开沟以确保排水通畅,提早应对洪涝灾害,如水稻齐穗后遇洪涝,要酌情施用粒肥,也可以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提高光合效率,尽可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是及时防控病虫。高温高湿容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要加强监测预警,抓住关键防治时期,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孕穗、抽穗期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要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确保早稻稳产高产。
三是提早应对高温干旱。根据久雨必有久晴的科学规律,灌溉条件较差的稻田,要做好应对后期高温伏旱对早稻生产的影响,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
四是早稻适时收获。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适时抢晴收获。一般水稻在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集中烘干等方式,避免稻谷霉变,做到颗粒归仓。
二、中稻田间管理
一季中稻处在营养生长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持续阴雨或强降雨易导致植株分蘖减少,节间延长,茎秆细弱,影响后期幼穗发育及有效穗数,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专家研究提出相关田间管理建议措施。
一是因苗分类管理。群体分蘖差、叶片偏黄的田块,及时亩施3-5公斤尿素和钾肥促群体生长;对早栽田块,分蘖后期要及时开沟,及早搁田,控制高峰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对前期出现过僵苗(坐蔸)的深脚烂泥田,根据水源条件及时降低水位,以增加地温和土壤的通透性,减少有毒物质对水稻的危害。每亩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锌各2-3公斤,或叶面喷施浓度0.3%-0.5%的磷酸二氢钾,施用草木灰等热性肥,可促根促蘖、促进秧苗生长。
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稻高湿受涝后易受病虫危害,受淹稻苗退水后要立即用20%龙克菌60克兑水40千克均匀喷雾,同时观察田间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