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温天气来袭,我国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将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蛋鸡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8-21℃,气温超过25℃,蛋鸡食欲即开始下降;升至32℃,蛋鸡有发生中暑和死亡的风险。因全身覆盖羽毛,蛋鸡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导致产蛋量下降、蛋品质变差,甚至出现健康问题。为了有效管理高温天气下的蛋鸡养殖,确保蛋鸡健康和生产效率,中国农业科学院蛋产业专家团提出以下蛋鸡饲养管理措施。
一、环境管理
(一)加强通风管理
确保鸡舍内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使用风扇、排气扇等设备加速空气流通,降低舍内温度。适当增加开窗时间,利用自然风通风,但需注意防止强风直吹。
(二)活用降温措施
在鸡舍顶部安装喷雾降温系统,通过喷雾降低舍内温度。使用遮阳网或隔热材料覆盖鸡舍顶部,减少阳光直射,降低舍内温度。
(三)降低饲养密度
过度拥挤易导致鸡只采食和饮水不均,还因鸡只散热量增加,导致舍温升高,夏季应根据鸡舍条件尽可能减少饲养密度。普通笼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20只鸡,舒适笼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14只鸡,网床平养密度每平方米10-12只鸡,地面平养每平方米7-9只鸡。地面平养需要做好地面垫料管理。
(四)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鸡舍,每周消毒3-4次,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对于虫媒疫病易发地区,应喷洒杀虫剂,及时清除积水,减少蚊蝇幼虫的产生。及时处理粪便,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二、饲养管理
(一)饮水管理
高温季节,蛋鸡对饮水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必须供给充足饮水。短时间缺水易影响蛋鸡生长,长时间缺水易引起蛋鸡中暑死亡。必须经常检查供水系统,以保证24 h供给充足的凉水,增加饮水器数量并注意经常更换,方便鸡群随时饮水??梢栽谝屑尤胧柿康缃庵?,以帮助鸡群维持体液平衡。在饮水中添加0.1%维生素C(VC)和0.3%的小苏打可以缓解热应激,还可以增强鸡体对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
(二)配方管理
尽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新鲜饲料,避免饲料霉变。将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相应提高1-2个百分点,注意保持氨基酸平衡;可用动物脂肪代替碳水化合物,在饲料中添加1-2个百分点的油脂作为能量补充;在饲料中添加钙、有机矿物元素等,改善鸡蛋品质;在饲料中添加VC 200 mg/kg,可有效缓解热应激,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水平;补充足够的维生素E,维持生殖器官正常功能,防止输卵管狭窄引起脱肛问题。
(三)应激管理
尽量避免各种响声、惊吓、饲料突变等干扰鸡群,舍内要保持安静,减少应激反应。通过饮水或拌料添加抗应激剂,调节鸡体代谢功能,以缓解热应激。如饲料中添加0.25%柠檬酸,能维持血液中的正常pH值,提高热应激状态下生产性能;可适量添加清热解暑中草药(如夏枯草、芦根、土黄连等),以减轻和消除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
(四)饲喂策略
可适当减少饲喂次数,推荐采用“两头”饲喂法,在凉爽的早晨和傍晚饲喂,避免鸡群在高温时段进食过多,增加消化负担。如果气温达到33℃,白天可以停料以减少热应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疾病防控
高温季节,因环境、饲料饮水卫生状况恶化,该病较常见。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消毒、防止饲料及水源污染,防止气候突变等应激影响;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广谱抗菌药物,病鸡可直接注射庆大霉素(按5000单位/羽)、卡那霉素(按3000单位/羽),每日2次,连用3次,也可用链霉素等。
(二)营养性疾病
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夏季营养性缺乏症的发生,加强通风换气、喷洒凉水等,尽可能降低热应激的影响;增加采食量,保证肌体正常代谢功能;其次,注意饲料优质新鲜,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饲料等,以防发生多种营养物质缺乏症。
(三)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素在温暖潮湿条件下,极易在谷物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鸡群黄曲霉素中毒。储存饲料的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清洁,没有霉料。此外,要保持鸡舍内垫料清洁干燥无霉变。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更换饲料,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白芍粉0.5%、VC 0.05%、葡萄糖1%、活性碳1%等。
(四)球虫病
夏季是球虫病的高发季节。高温高湿天气、饲料存放不当、圈舍粪便清理不及时、笼具陈旧、养殖密度过大等都有可能诱发球虫病。发生球虫病要选择合适的抗球虫药物杀灭球虫,轮换用药、联合用药和穿插用药相结合,避免单一用药产生耐药性。
(五)免疫策略
持续的高温会全面抑制鸡只的免疫机能,降低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免疫,如无法避免,可以安排在晚上、早晨或天气凉爽时。高温可增加鸡只对疫病的易感性,尤其是呼吸系统病,可以选择一些免疫调节剂如黄芩多糖、左旋咪唑、VC等来调理鸡的免疫系统,促进受损免疫细胞的恢复和再生,提高免疫系统的防御机能。
(六)疫病监测
家禽主要疫病的流行,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可能对养殖场造成重大损失。一旦发生疫情,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保障家禽健康和生产安全。
密切观察鸡群的行为和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家禽主要疫病的监测密度和频率。一是对于病死家禽及时送检,确认病因,及时监测和排除疫情隐患,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隔离感染鸡群,防止与健康鸡群接触,将疑似感染的鸡群分开饲养,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二是控制人员进出疫区,避免疫情扩散,确保进出疫区的人员和设备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三是暂停引进新鸡,防止引入新的感染源;四是对鸡舍、用具、设备、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碘制剂等;五是定期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出入口、通道等关键区域;六是及时清理和处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避免病毒在环境中传播。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中国农科院蛋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