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来,华南稻区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降水比往年偏多4到5成,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广东梅州、江门、韶关、清远等地近期持续出现大范围降水,由于降水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各地水稻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涝害影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6月9-18日,福建省全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降雨。受强降雨影响,福建省闽江、富屯溪、尤溪、崇阳溪、南浦溪、麻阳溪、金溪、濉溪等8河11站发生超警戒洪水。
一、灾情对当地水稻生产影响分析
由于降水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各地水稻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涝害影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一)稻米品质严重受到影响
由于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受到连日来多场降雨的影响,江门市台山北陡镇丝苗米大面积种植现场,丝苗米的结实率普遍比往年偏低,预计可能降低约40-50%,同时稻米品质严重受到影响。
(二)早稻受灾情况
福建有早稻面积145万亩,本次强降雨造成龙岩上杭、武平、长汀,泉州南安等地的早稻深受损失。当前早稻正值抽穗和灌浆期,长时间降雨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病虫害发生加重,阳光较弱,导致水稻徒长、分蘖少。
(三)再生稻受灾情况
本次强降雨造成南平建阳、建瓯、浦城等地的再生稻受损。当前再生稻处于分蘖盛期和始穗期,长时间降雨导致水稻分蘖少,同时因无法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导致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发生加重。
(四)中稻受灾情况
当前,福建中稻正处于移栽后的返青除草期,本次强降雨造成南平建阳、建瓯、浦城,龙岩上杭、长汀、武平,泉州南安、德化,莆田仙游、涵江等地的水稻受损。同时,洪水带来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大量细菌性病害,长时间降雨导致田间杂草无法及时根除,化肥被水流冲刷,秧苗倒伏,淤泥深埋等,损失严重。
二、主要减灾措施
(一)及时了解水稻受灾情况
通过走访、电话采访和其他通讯方式,与处于灾区的各试验站、示范基地、区试点、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取得联系,了解具体的受灾情况、严重程度和受灾面积等,为进一步救灾减灾提供方向。
(二)提供减灾技术措施
整理相关抗洪救灾技术资料,建议各农技部门组织农户、合作社、粮食生产大户等开展全面自救,具体措施如下:
(1)及时排水、分步排水
有条件的应该当天排水,先排高田,使苗尖尽早露出水面。如是阴天可一次排干水,如是高温烈日天气,不可一次排干水,要保留适当水层,分步排水,防止稻苗突然失水死亡。
(2)及时清洁稻田
强降雨后要及时疏通农田沟渠,保证排水通畅,防止水稻沤根、僵苗甚至死苗。对于受淹过顶且淹水时间较长的稻田,在退水时,要随退水捞去漂浮物,随退水方向泼水洗苗、扶苗,冲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生长,促进植株恢复生长机能。
(3)适时晒田
由于4月份以来,阴雨天气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水稻在封行阶段无法进行晒田,应补充晒田,在进入孕穗期后,如遇到放晴天气,也可进行适当的晒田,可以适当减弱植株田间徒长的势头,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
(4)及时增施速效肥
增施速效肥,促进分蘖和生长发育。由于受淹后水稻根系吸收能力差,施肥及时要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不可一次施肥太多?;箍梢圆捎门缡┮睹娣驶蛩?。同时,对于部分生长势较弱的田块,可轻施磷酸二氢钾复合肥,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产量以达到丰产的目标。
(5)特别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雨后放晴的短暂天气中,抓紧时间进行喷雾防治病虫害。主要以防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为主,适当加入含钙、镁、磷等元素的叶面肥,增加植株抗性,提升抗倒力。
(中国农科院水稻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