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赴四川成都、南充、绵阳,云南普洱、曲靖、德宏等地就西南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当地农业部门、种粮大户交流研讨,提出相关防治指导意见。
一、西南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据调研,四川成都、南充、绵阳地区较往年雨水偏多,病害发生概率大。成都地区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纹枯病、鞘腐病和普通锈病,发生程度与往年相当;南充地区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鞘腐病、普通锈病和茎腐病,生长后期的茎腐病重于往年,但因玉米已开始或即将收获,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南充的盐亭、三台、江油等地发现白斑病为害;绵阳地区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瘤黑粉病、茎腐病、纹枯病和鞘腐病,其中茎腐病发生较重,当地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蜗牛等,尤其是蚜虫发生较重。
云南普洱和德宏地区玉米生长季连绵阴雨,病害发生偏重。普洱地区玉米大斑病、白斑病与南方锈病开始发生,雨水偏多导致细菌性茎腐病严重发生,部分田块发病率已达40%左右,部分玉米发生倒伏,当地玉米处于吐丝期-乳熟期,预判会影响灌浆和后熟,后期如遇大风倒伏概率较大,易导致产量损失;虫害主要有草地贪夜蛾,局地发生较重。德宏中海拔地区玉米大斑病发生普遍,部分田块发生严重;褐斑病零星发生,白斑病开始发生,水淹严重地块茎腐病开始发生,部分玉米发生倒伏;高海拔地区灰斑病开始发生。曲靖地区玉米出苗期较旱,生长期雨水较往年多,利于玉米生长,普遍长势较好,病虫害发生较轻,其中普通锈病、大斑病和白斑病发生普遍,虫害主要是蚜虫为害。
二、当前主要问题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西南地区玉米生长后期雨水较多,玉米病害较常年偏重,尤其是玉米茎腐病在部分区域发生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一)细菌性茎腐病重发
据调研,南充、绵阳、普洱、德宏茎腐病病株大多为细菌性病原引起,一般自第2-4节茎节部侵染,向上发生,发生严重的植株第3、4节及上部节腐烂流脓,植物叶片呈现干枯,停止生长和灌浆。因降雨造成积水引发,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部分田块呈快速蔓延和出现茎杆倒伏。
(二)大斑病、普通锈病发生趋重
据调研,因连绵阴雨,不能及时施药进行防治,叶部病害发生加重。四川各地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病害较重,但已不适宜施药,对产量可能会有所影响。云南各地玉米正值生长旺期,叶部病害包括白斑病大都为初发期,病情指数较低,有待于持续观察。
(三)虫害得到较好的防治
据调研,四川各地以玉米螟、蚜虫发生较重,经施药防治,未发生玉米螟活虫,穗下部有蚜虫活动,但基数不大。云南各地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发生较重,经多次施药防治,仍可见少量草地贪夜蛾幼虫,需密切关注测报,及时进行防治。
三、应对措施及防治技术建议
(一)适时收获,防因倒伏减产
四川南充地区玉米已进入收获季,建议适时收获,降低因茎腐病造成倒伏的比例,避免阴干时间过长出现倒伏造成更大损失。
(二)监测叶部病害,做好测报
四川成都、绵阳,云南曲靖等地要监测大斑病、普通锈病等发生程度,做好测报。云南普洱、德宏等地要监测白斑病、大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必要时分区块施药防治。
(三)清理病株,药剂防控降低细菌性茎腐病蔓延
普洱、德宏等地细菌性茎腐病有重发趋势,首先要做好防涝,施药时可选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等杀菌剂。对重发倒伏地块,要及时清理病株,防止雨水浸泡加重细菌性茎腐病发生率,可用100mg/kg浓度的漂白粉进行处理。
(四)及时测报,重防白斑病
玉米白斑病在云南、重庆、德阳、宜宾、眉山等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在云川渝地区有快速蔓延流行趋势。要及时测报,进行专项施药,抑制病菌蔓延,降低病害发生程度。建议在玉米大喇叭口至抽雄期,选用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唑醚?戊唑醇等杀菌剂,通过无人机或人工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叶面喷施。根据田间发病情况,间隔10-14天可重复施药一次。
(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