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来,黄淮海地区降水普遍较常年偏少;6月上旬以来,温度持续升高,土壤水分蒸散加强,旱情凸显。持续高温天气对夏大豆播种和保苗极为不利,将严重影响大豆后期生产。为有效缓解干旱对大豆播种生产的不利影响,6月10-15日,大豆产业专家团组织有关专家赴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大豆重点生产省份,开展抗旱保夏播调研指导,因地制宜提出大豆抗旱保苗技术措施,编制“大豆抗高温干旱技术”明白纸,录制技术指导视频,保障大豆稳产增产。
前期,大豆产业专家团赴安徽省、河北省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撰写“2024年黄淮海夏大豆生产指导意见”,着重强调抗旱播种技术措施,推介抗旱保墒的黄淮海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为大豆抗旱保夏播工作提早谋划。目前,大豆产业团专家活跃在黄淮海大豆生产一线,科学指导抗旱救灾。
黄淮海中北部地区大豆尚未大面积播种,建议一是选择抗旱性强、丰产性好的中小粒型大豆品种,提高干旱条件下大豆出苗率;二是对于具有喷灌和滴灌条件地块,尽早播种,播后立即喷灌或滴灌;三是对于漫灌地块,先浇足底墒水,等土壤墒情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可散)再播种,结合上述技术措施,有条件的地块可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播种,秸秆均匀覆盖后,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散并预防土壤板结,从而提高保苗数,同时保证种植均匀度;四是对于土壤墒情差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块,切勿盲目开展播种,此时可适当推迟大豆播期,根据天气情况雨后播种;五是6月下旬前仍未能完成播种的地块,则需更换早熟大豆品种。
黄淮海南部夏播较早的地区大豆已经出苗,由于干旱易引发田间虫害加重,对于此类地块,建议尽快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田间防虫。对于已长出2-3片复叶的大豆田,需注意防控杂草,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应同时防治。
(中国农科院大豆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