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肉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白羽肉鸡大幅增长,小型白羽肉鸡的产量扩张,而黄羽肉鸡则出现持续萎缩。2023年,黄羽肉鸡在肉鸡总产量中的占比再创新低,从2010年时接近占一半减少到现在大约占四分之一。自2020年以来,小型白羽肉鸡的替代效应增强,加之“活禽管制”和“毛转光”等政策的影响,黄羽肉鸡的出栏量和产量持续下降。据估计,2023年黄羽肉鸡的出栏量和肉产量在全国范围内的占比分别为24.5%和17.7%。详见图1。
为详细了解黄羽肉鸡产业状况,指导黄羽肉鸡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多元化的鸡肉产品,家禽产业专家团组织专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黄羽肉鸡产业现状进行广泛调研,走访了地方鸡种?;?、种苗生产和肉鸡养殖等多家企业,与当地的家禽协会、龙头企业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黄羽肉鸡产业现状。
一、黄羽肉鸡产能大幅萎缩,广西多数种苗生产企业减产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数据,黄羽肉种鸡持续产能去化,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连续3年下降。父母代种鸡的更新量略有上升,但年末的存栏量却有所下降,特别是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下降明显,是近6年来的最低值,同时下降的还有产能利用率。据农业农村部肉鸡生产信息监测统计,2019年以前每套父母代种鸡年产115只商品代雏鸡,到2023年不足100只,下降约13%。
家禽产业专家团通过与广西玉林家禽协会、国家核心育种场和种业阵型企业座谈,了解到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仅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祝氏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两家黄羽肉鸡种苗生产企业还保有较大销量,其他种苗生产企业均已大幅减产,其中1家大型种企(广西鸿光农牧有限公司)和多家小型企业破产、停产。2019年之前,年种苗供应量近亿的种企约有7-8家,目前,除上述两家企业,其他企业月产量均大幅缩减。少数专业种企转为自产自养,不再对外销售供应黄羽肉鸡种苗。
二、品种资源?;ひ馐短嵘?,建立特色鸡种资源保护体系
资源?;な侵忠嫡裥说氖滓卸?,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三年来,鸡种资源?;と〉昧酥卮蠼?。已全面完成了第三次鸡种资源普查,摸清了我国鸡种资源家底,资源总量和丰富度位居世界首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第三次鸡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加强推进落实分级?;ぶ贫?,加快建设广西特色鸡种资源?;ぬ逑?,已经建设一个“国家地方鸡种基因库(广西)”、一个“西南地区地方鸡种基因库”以及多个保种场,实现活体?;ぢ使壹侗;て分秩哺恰⑹〖侗;て分殖?/span>80%。品种资源战略保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在加快构建以用促保、保用结合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夯实了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基础。
三、肉鸡市场价格回升,养殖收益增加,产业呈向好迹象
通过座谈调研,家禽产业专家团了解到,今年三月下旬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黄羽肉鸡市场肉鸡和种苗价格开始回升,肉鸡养殖生产盈利增加,产业呈现出向好迹象。
从3月初开始至4月底,广西肉鸡市场销售价格持续性上涨,加之饲料成本下降,黄羽肉鸡生产从3月底开始盈利。肉鸡养殖收益增加,大幅带动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补栏下降的趋势得到极大缓和,推动了种苗价格的上涨,极大地改善了种苗生产企业经营状况。虽仍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但对今年下半年市场行情普遍看好。
四、国内黄羽肉鸡产业发展呈现“强者扩张,弱者淘汰”趋势,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我国黄羽肉鸡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一超多强”的格局。近几年来,黄羽肉鸡市场虽然呈现不断萎缩的形势,但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二者年生产量占全行业约45.6%。
与此同时,从事黄羽肉鸡产业的大量小型企业纷纷减产或停产,尤其是年生产量在1000万只以下的小型企业,大部分已经退出该产业?;朴鹑饧Φ牟导卸瓤焖偬嵘?,呈现“强者扩张,弱者淘汰”的趋势。
(中国农科院家禽产业专家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