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是世界第一、中国第二大肉类产品,肉鸡产业在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鸡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聚焦优质、节粮、抗病等产业需求目标,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关键育种技术研发和肉鸡新品种培育工作。团队现有成员8人,高级职称人员6名,是一个年龄梯度合理、专业结构互补的创新团队。团队以解决肉鸡产业核心种源为己任,扎实开展品种选育,培育出“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白羽肉鸡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品种的局面。
敦行致远 促进肉鸡种业迈上新台阶
白羽肉鸡是畜牧业中产业化、规?;?、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但是,从2004年以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既是白羽肉鸡行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国家种业安全的短板。2009年,团队在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始白羽肉鸡关键技术的研发。2014年,团队与广东省佛山新广农牧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2015年建立并应用了基于“京芯一号”基因芯片的肉鸡基因组育种技术,加速提高新品种生产性能,赶超国际水平。十年磨一剑,2021年科企联合培育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农09新品种证字第94号),为白羽肉鸡自主育种迈出坚实一步。
图1 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现场审定会
图2 “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
笃学敏行 传承顶天立地科学精神
新品种培育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育种素材积累时间短、育种新技术应用不够、推广体系不完善等多重困难。文杰研究员和赵桂苹研究员无数次奔走在北京、广东和云南等地,深入研究,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实时进行指导、评估和再修订。文杰常对团队成员说,品种通过审定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广明2号”全面进入推广阶段,考验才刚刚开始。团队首席赵桂苹研究员秉承“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立足岗位,砥砺前行”精神带领团队成员,收集整理一线生产数据,每周定期开会讨论育种方案,同时指导年轻骨干从产业中凝练科学问题,潜心基础研究,做顶天立地农科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图3 文杰(左3)与赵桂苹(左1)在育种基地工作
图4 “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培育历程
守正出新 推动肉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团队积极推动种业振兴,“京芯一号”芯片专利和育种技术专利转让达到3500万元,基因芯片辐射10万只肉鸡核心种群,快速提高了遗传进展。矮小型节粮配套制种技术在30%的国产品种中使用,每年辐射逾10亿只出栏肉鸡。团队培育的肉鸡品种已累计推广商品鸡约21.2亿只,实现效益约48亿元。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白羽肉鸡研究中心,以引领全球白羽肉鸡前沿育种技术为使命,支撑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科技竞争力持续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持续为宁夏固始、宁都等县开展技术培训及科技指导,协同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图5 鸡55K SNP育种芯片“京芯一号”
图6 引领黄羽肉鸡品种培育方向,满足肉鸡多元化市场需求
不忘初心 为振兴民族种业砥砺前行
团队将会深入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国家大食物安全战略,科企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潜心躬耕,不断提升国产肉鸡品种竞争力,为民族种业振兴砥砺前行。
图7 鸡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