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阁论坛2025,小姐威客网楼风信信息,夜猫子ymz品茶,唐人阁免费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团队故事

引领新疆种出好棉花

——记棉花研究所棉花绿色增产增效科研团队

字体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格局已经形成,围绕新疆棉花生产技术需求,创新新疆棉花种植模式并配套综合植棉技术是本团队十余年的奋斗目标。团队现有成员13人,其中博士6人、高级职称人员6人,是一个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在资深首席张西岭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马小艳研究员的带领下,团队始终聚焦新疆棉花生产,科学试验在田间、科技服务在地头,通过“田间课堂”、“优质棉科技示范户”等形式培训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为提升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向主战场,奋战天山南北,服务在基层

随着机采棉在新疆大规模发展,传统植棉模式出现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对棉花品种丰产潜力大、水肥条件好、土壤肥力高的棉田,矛盾更为突出。曾任团队首席的张西岭研究员面对“棉花科研向新疆转移”,思考团队科研工作如何调整与布局。他经过全面调研“矮密早”传统种植模式,结合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了“宽早优”植棉模式。之后,团队联合新疆棉花科研、生产、推广相关单位,从创新新疆植棉模式入手,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率先建立了“宽早优”植棉新模式,研究了“宽早优”棉花光温水肥高效利用理论,构建了“宽早优”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及其推广体系,探索实施了“宽早优”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新机制。


面对新问题,创新种植模式,丰收在新疆

丰收的棉花,不仅得益于新疆这片沃土,更是团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照。资深首席张西岭研究员在担任团队首席期间,每年开春前脚踏冰雪带队考察新的试验示范点、播种期间更是穿梭天山南北布局试验;随着棉花的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团队首席助理宋美珍博士的脚步开启了万里长征模式,往返在兵团与地方、结交棉农朋友、培训种植新技术,带领团队成员真正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团队积极开展“田间课堂”融媒体培训,打通了棉花技术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加快了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田间课堂”项目获得了中央宣传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诠释了“田间课堂”的实践意义。

好棉花1.png

“宽早优”发明人在棉田

好棉花2.png

“宽早优”发明人在棉田


立足新疆,放眼世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疆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90%以上,占全球20%以上,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及至全球影响极大。团队联合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以及新疆相关科研力量,研究提出的“宽早优”植棉技术,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2021-2023年连续三年被列为新疆博州主推技术、2021-202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新疆昌吉州主推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示范推广4117万亩,新增植棉效益224.4亿元,实现了新疆棉花生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了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

随着新疆高标准棉田建设,“宽早优”植棉技术将会为新疆减棉增粮、稳定国家棉花总产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扎根新疆,永不言老。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创新团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再对标、再努力、再落实,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好棉花3.png

《新疆“宽早优”植棉》专著

好棉花4.png

“宽早优”棉田吐絮期

好棉花5.png

新闻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