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菜肴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长期从事中式菜肴工业转换技术与产业化工作。团队现有成员12人,其中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高级职称人员5名,是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支撑和转化人才队伍。团队聚焦“四个面向、两个一流”,提出了传统工艺挖掘与传承是中式菜肴工业化之道,工业转换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品质传承 守正创新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推进了厨房社会化革命,以家庭自制为主的中式菜肴转向社会化供应,“好吃懒做、好吃难做、没时间做”已成为现代社会常态。如何实现中式菜肴从厨师版向工业化版转换,同时产品还保留传统特色和品质?带着这样的思考,首席张春晖带领团队解析了传统菜肴多维品质,挖掘传统烹饪技艺并数智化表征,推进了烹饪技艺由经验手工向数字化智能化跨越;研发了不同热源同效节能转换技术装备,突破了中式菜肴品质保真与还原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式菜肴加工技艺数智化、工艺标准化、装备智能化、品质传统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1项、省部级奖5项,引领产业发展。
有如是作略 有如是榜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张春晖研究员拥有长达十年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中式菜肴工业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诉求和市场需求有着深刻理解,有着坚持进车间的习惯。他坚信要实现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就要放下身段,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融进车间里,将创新移植到产品中。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团队成员经常走工厂、下车间,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行业痛点难点,积极响应企业技术需求。
团队首席张春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企业一线指导
团队首席张春晖赴河南世纪香公司进行技术攻关
助推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团队肩负时代使命,深入开展技术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团队先后赴新疆喀什、西藏林芝、广西河池、江西泰和等地区,开展技术调研、培训和“结对子”技术援助300余次。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是全国重点扶贫县。团队与当地企业合作,提出了卤制菜肴工业转换加工的技术路径,让当地的牛肉从原料变为菜肴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产品增值1倍以上,实现了用科技助推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移转化,以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
团队首席张春晖赴江西泰和县开展泰和乌鸡加工技术培训
团队首席张春晖带领团队成员赴嘉豪肉牛养殖基地调研
服务国家担使命
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团队将扎实推进“中央一号文件”中“培育发展预制菜行业”的要求,为人民谋福祉,助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