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阁论坛2025,小姐威客网楼风信信息,夜猫子ymz品茶,唐人阁免费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团队故事

面向美食消费 米粉稻丰富百姓餐桌

——记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科研团队

字体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科研团队长期聚焦如何让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得更好”开展科研攻关。

瞄准消费需求,培育米粉专用品种

胡培松院士始终坚持“做科研,要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鉴于当时早稻生产现状,他清晰地意识到早稻生产不能仅盯“食用优质化”一条路子,早稻的根本出路在于“品种专用化”和“用途多样化”。作为一名南方人,他喜食米粉,也深知米粉作为我国南方传统美食,极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经过充分调研,他带领团队迈出了探索米粉专用型水稻品种的步子。

寒暑交替,斗转星移,他带领团队历经18年攻关,在高产基因型导入、多重低温耐冷筛选、大群体打破遗传连锁、米粉专用稻品质评价技术构建等切入点持续发力,终于一一破解各大技术难题,在超高产米粉专用早稻种质创制、米粉稻选育技术体系构建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育成了整精米率高达66.7%、直链淀粉含量>25%且胶稠度>60mm的米粉稻品种‘中嘉早17’,其制作的直条米粉和湿米粉加工品质优良、断条率低,深受米粉加工企业喜爱,为我国早籼稻多用途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1 胡院士田间指导学生.jpg

胡培松院士田间指导学生

2 胡院士在田间.jpg

胡培松院士水稻田间选种

创新工程托举,助力乡村振兴

‘中嘉早17’凭借其优良特性,迅速风靡我国南方稻区,至今仍是我国第一大早籼稻品种。其产量高,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12%和14.71%,米粉加工品质优良,湖南、江西等地开展订单生产并加价收购,目前已累计推广8000万亩,增产稻谷约28亿公斤,农民增收约72亿元,切实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工程的持续大力支持下,团队继续以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华浙优210、华浙优261为载体,在广西、贵州等地,开展品种示范和技术服务,以优质优价促进农民增收。

3 中嘉早17田间展示.JPG

“中嘉早17”水稻品种示范展示

4 华浙优210田间长势.jpg

水稻新品种‘华浙优210’田间长势

协作拼搏创新,筑实大国粮仓

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科研团队聚焦水稻品质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稻米品质高效评价技术构建、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品种培育等方面研究,现有固定成员13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5人,已育成优质专用水稻品种60多个。未来,团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始终牢记使命担当,拼搏创新,引领水稻品质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 团队成员.jpg

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