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因编辑与无融合生殖团队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科技创新团队,现有成员11名,35岁周岁以下青年职工8名,平均年龄为33.9岁。该团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瞄准学科国际前沿,聚集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水稻育种前沿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团队聚焦“四个面向”,践行“三个着力”,助力水稻科技创新,主要开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通过多年努力,突破杂交稻自留种技术,创新无融合生殖技术,为水稻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
聚焦生产实际,促科农业技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这一经典农业“卡脖子”难题,几十年来困扰了几代农业科学家。自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设想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在这一战略前沿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相关攻关,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团队首席王克剑自2013年到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在认识到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国家级农业研究所,更注重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水稻所提出的“三个着力”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藏粮于技”重大使命扛在肩上,助力水稻科技创新,并将研究团队的主要方向定位于“着力攻克一批农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王克剑研究员在田间
挑战农业研究领域的世界难题
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认识到固定杂种优势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后,王克剑决定迎难而上,把无融合生殖这一农业领域“圣杯”难题作为研究团队的长期主攻方向,争取啃下这块硬骨头。确立这一长远研究目标后,王克剑密切学习追踪无融合生殖相关领域的科技最前沿,同时在水稻中开展相关的探索工作。探索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从科研“创新链”与“产业链”初步融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克隆出杂交水稻种子。该成果的发表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十大科技进展;此外,该成果还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立10年来首次授予农业领域。
致力协同创新,促潜心慧心育人
王克剑作为团队首席,带领团队致力于探求全面、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求索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之道。他认为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研究生成长的双螺旋机制,坚持把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在浓厚科研氛围和协同育人机制的熏陶下,团队研究生奋楫争先、求是创新、开拓进取,先后在Molecular Plant、Plant Communication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多篇无融合生殖领域的优秀原创性科研成果,为未来的自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培养的研究生1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年度优秀学位论文,2人入选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聚力向下扎根,奋力向上生长
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因编辑及无融合生殖科研团队作为一个以青年人为主的团队,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一样,充满青春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团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聚力向下扎根,奋力向上生长,立志做大专家、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开展重大基础性研究、原创性研究、前沿交叉研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稻基因组编辑及无融合生殖科研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