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0%以上,双低菜籽油是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大宗食用油。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遗传育种科研团队聚焦国家油菜产业需求和人民消费需要,扎实推进育种技术攻关与突破性新品种选育,经过三十多年育种实践,推动我国油菜抗性、含油量和产量大幅提升,为保障国家“油瓶子”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胸怀国之大者 聚力科技创新
我国食用植物油常年自给率仅30%左右,是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大宗农产品。王汉中院士带领团队,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助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为国增油的初心使命,针对油菜产能提升面临的单产、含油量偏低的关键产业问题,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品种创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链式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育种理论,创建了高效的规模化育种技术,育成了一大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油菜品种,为提高我国双低油菜抗性、含油量和产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油料所武昌试验基地调查新组合长势.jpg" width="undefined" height="undefined">
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工作照
在科技创新工程的稳定支持下,团队时刻心系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大局,围绕产业难题开展长期攻关,创建高效多目标性状聚合育种技术,育成中双9号、中双11号等高产高油优质多抗常规种;创建高油杂交种选育技术,育成我国首个含油量突破50%的冬油菜品种中油杂19;培育耐密高产高油品种中油杂501,示范单产达419公斤/亩,创造了我国冬油菜高产新记录,推动了以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倍增为目标的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相关成果助力我国油菜单产较上世纪90年代初提升40%,实现了“三斤菜籽一斤油”到“两斤菜籽一斤油”的历史蜕变。
油菜领域三位院士在安徽芜湖进行现场测产
中油杂501在江苏盐城东台市盐碱地200亩连片示范
扎根油菜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油菜遗传育种科研团队现有成员12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高级职称人员5名,40岁以下骨干8人。
团队牢记服务“三农”使命,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建立新品种示范点100余个,年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育成品种年推广面积超600万亩,累计推广2亿亩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超200亿元。团队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推动我国油菜高油育种跃居国际领先行列,引领了我国油菜遗传育种发展方向,为中国油菜振“芯”、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服务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贡献。
团队向合作社无偿提供原种及栽培技术
未来,团队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油菜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油料产能提升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科技力量。
油菜遗传育种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