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农业部在湖北恩施召开武陵山区定点扶贫暨行业扶贫工作会议。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会上做了武陵山区定点扶贫工作典型书面发言,介绍了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和成效。王韧副院长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农科院分别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扶贫协议。院成果转化局筹备组副组长袁龙江等陪同王韧考察了湘西州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龙山县桶车乡龙洞村百合生产基地、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等。

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定点科技扶贫工作。新时期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和工作安排,结合自身科技和人才优势,集中力量,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积极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一是重点开展对口科技扶贫,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从2009年开始,中国农科院结合“三百”科技支农行动的实施,将湖南永顺、古丈、湖北鹤峰等3个县的科技扶贫工作纳入全院的科技支农行动重点工作之中。在恩施鹤峰县累计派出100余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有机茶基地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和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在湘西古丈县开展机制名优茶配套技术推广,陈宗懋院士等专家多次深入生产一线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在湘西永顺县建立了万亩水稻示范片和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无偿提供脱毒种薯12000公斤,推广中薯3号等马铃薯新品种10万亩,推广高产栽培技术5万亩。在搞好重点县份工作的同时,中国农科院还密切关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技术需求,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在恩施州宣恩县先后示范推广了6个油菜新品种,无偿提供花生新品种种子6000斤、大豆新品种种子100斤,协助引进了南江黄羊的加工与养殖技术和企业。在湘西保靖县推广高效高质茶叶配套生产技术,为当地政府发展茶产业献计献策。
在搞好3个重点县工作的同时,中国农科院还密切关注两个州的农业产业技术需求,加速全地区的农业产业技术提升速度。
工作中,中国农科院十分重视扶贫到村。选择了“湖北茶叶第一镇”鹤峰县走马镇的升子村,进行持续帮扶,帮助当地引进茶树良种,推动当地有机茶产业的发展。该村为中国农科院茶叶所送上了“千里迢迢送科技,一心一意扶真贫”的锦旗。将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作为结对共建村,为解决该村最急需的修路问题,给该村送去中国农科院党员干部捐献的扶贫款5万元。
二是帮助打造产品品牌,加快地方产业发展。为支持恩施州打造长江中上游地区特色及优质绿茶、有机茶出口基地,连续5次派出专家组帮助指导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目前已在恩施州认证有机茶园1500亩,促成宣恩县举办了全国茶叶安全高效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协作项目对接活动,宣恩县成为全国首个示范点,率先启动项目;派出专家组设计了恩施玉露茶茶艺,组织国内外专家为恩施玉露茶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示范生产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为恩施市巴蕉乡特色茶叶文化乡镇提供技术服务,协助设计了生态走廊;以“鹤峰茶”品牌为抓手,全面支持鹤峰打造绿色农产品牌,振兴鹤峰绿色产业。派出专家指导鹤峰县大、中、小型茶叶加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帮助建立了一条年产300吨的速溶茶生产线和一条年产1500吨茶渣发酵有机肥生产线,使湖北源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恩施州首家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大的茶叶深加工企业。
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加速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0年间,为恩施湘西两州共培训农技人员1500多人。在恩施连续举办了5期茶叶标准化种植和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班,培训了50多名县乡镇领导、300多名茶叶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在湘西永顺县配合新品种推广工作,对农民开展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晚疫病防治技术培训。
四是加强科技合作,提升地方科技发展能力。中国农科院就茶叶、水稻等4个项目与地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派出专家到现场开展合作;支持恩施州农科院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试验站的申报工作,邀请恩施、湘西、遵义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到中国农科院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座谈,就合作建立试验站、技术培训、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探讨,推动科技合作深入开展。
此外,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中国农科院先后派遣5名同志参加农业部扶贫联络组,分别担任恩施州宣恩县副县长、恩施州副秘书长、湘西州永顺县副县长,恩施州农科院院长助理,湘西州州长助理,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发挥院地科研机构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推动院地合作。
工作中,中国农科院十分重视扶贫到村。选择了“湖北茶叶第一镇”鹤峰县走马镇的升子村,进行持续帮扶,帮助当地引进茶树良种,推动当地有机茶产业的发展。该村为中国农科院茶叶所送上了“千里迢迢送科技,一心一意扶真贫”的锦旗。将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作为结对共建村,为解决该村最急需的修路问题,给该村送去中国农科院党员干部捐献的扶贫款5万元。
二是帮助打造产品品牌,加快地方产业发展。为支持恩施州打造长江中上游地区特色及优质绿茶、有机茶出口基地,连续5次派出专家组帮助指导茶叶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目前已在恩施州认证有机茶园1500亩,促成宣恩县举办了全国茶叶安全高效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协作项目对接活动,宣恩县成为全国首个示范点,率先启动项目;派出专家组设计了恩施玉露茶茶艺,组织国内外专家为恩施玉露茶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示范生产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为恩施市巴蕉乡特色茶叶文化乡镇提供技术服务,协助设计了生态走廊;以“鹤峰茶”品牌为抓手,全面支持鹤峰打造绿色农产品牌,振兴鹤峰绿色产业。派出专家指导鹤峰县大、中、小型茶叶加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帮助建立了一条年产300吨的速溶茶生产线和一条年产1500吨茶渣发酵有机肥生产线,使湖北源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恩施州首家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大的茶叶深加工企业。
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加速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0年间,为恩施湘西两州共培训农技人员1500多人。在恩施连续举办了5期茶叶标准化种植和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班,培训了50多名县乡镇领导、300多名茶叶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在湘西永顺县配合新品种推广工作,对农民开展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晚疫病防治技术培训。
四是加强科技合作,提升地方科技发展能力。中国农科院就茶叶、水稻等4个项目与地方签订了合作协议,派出专家到现场开展合作;支持恩施州农科院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试验站的申报工作,邀请恩施、湘西、遵义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到中国农科院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座谈,就合作建立试验站、技术培训、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探讨,推动科技合作深入开展。
此外,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中国农科院先后派遣5名同志参加农业部扶贫联络组,分别担任恩施州宣恩县副县长、恩施州副秘书长、湘西州永顺县副县长,恩施州农科院院长助理,湘西州州长助理,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发挥院地科研机构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推动院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