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
作科所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育种途径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宁春50号”获得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科所叶兴国研究员和杜丽璞高级实验师分别为该项成果的第二完成人和第十二完成人。
据介绍,“宁春50号”由中国农科院
作科所小麦分子育种创新团队利用“宁春4号”为母本与法国硬粒小麦“卡姆I“杂交,连续用“宁春4号”回交4代,后经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纯合株系,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小麦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经过进一步选择、鉴定和品比等试验,共同选育而成,于2010年通过宁夏品种审定。“宁春50号”小麦新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品质优良,丰产性能突出。在品比对试验中比照“宁春4号”增产5.92%,在区域试验中比照“宁春4号”增产1.89%。2011-2015年在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177.51万亩,增产小麦2415.6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387亿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继“宁春50号”小麦新品种培育之后,
作科所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进一步开展院地合作,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染色体原位杂交鉴定技术,将簇毛麦6VS染色体上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通过逐步回交方式转育到了“宁春4号”、“宁春47号”和“宁春50号”的遗传背景中,培育了多个高抗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这些新品系正在宁夏进行产量鉴定。其中,新品系NZ42比对照增产9.38%,NZ39比对照增产7.53%,显示了较好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
“宁春50号”小麦新品种和后续高产、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的培育,充分说明中国农科院
作科所与地方农科院所合作开展作物新品种选育,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探索了院地结合,协同攻关,共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研创新模式。(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