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访的第一站,代表团受到了泰国农业与合作部部长高级顾问塔玛拉特•王里(Tamarat Wanglee)先生的热烈欢迎,并与泰国农业与合作部下属农业司、水稻司、畜牧司、蚕桑司、农业产品与食品标准局以及泰国农业研究局(ARDA)的20余位官员和科学家进行了座谈。双方一致认为,中泰两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应在两国农业部合作框架下,加强农业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杂交水稻、蚕桑和水果等。薛亮代表中国农科院与泰国农业研究局签署了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泰国期间,代表团还顺访了美国嘉吉公司泰国分部,了解了该公司在肉鸡和饲料研发方面的进展。
代表团在肯尼亚的访问单位包括KARI、AGRA、UNEP、ILRI和ICRAF,其中,KARI是肯尼亚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代表团与该研究所所长约瑟夫•穆瑞斯(Joseph Mureithi)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探讨了今后加强合作的方式和领域。双方认为,蔬菜、木薯、玉米以及畜牧养殖和疫病防控应作为合作的重点,在本次会谈的基础上,可在适宜的时候签署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
AGRA是由比尔•盖茨基金会等资助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2006年,主要目标是帮助非洲小农户增加粮食产量与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代表团就如何共同援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科研等问题与AGRA主席纳曼格•恩纲吉(Namanga Ngongi)及该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谈。合作形式包括联合申请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非洲国家科研人员能力建设等。
UNEP是联合国系统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机构。我国自1973年起成为其成员国,1976年向其总部派出常驻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于2003年9月19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代表团分别与该机构的地区合作司、环境政策执行司以及早期预警和评价司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UNEP与会人员肯定了我国和中国农科院专家在UNEP组织和协调的相关项目和活动(包括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的作用和贡献,并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双方提出今后将在气候变化、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
ILRI是CGIAR下属唯一从事动物科学的国际农业研究机构。该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于1997年签署了合作协议,ILRI驻华办事处于2001年在中国农科院设立,并于2004年与中国农科院共同建立了“畜禽和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双方的合作领域涉及作物-家畜生产系统、畜牧和牧草遗传资源等。访问期间,ILRI新任所长吉米•斯密斯(Jimmy Smith)、副所长布鲁斯•斯科特(Bruce Scott)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并组织生物技术、畜禽遗传资源和病害防控等领域的专家与代表团座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在已有合作基础上,拓展在动物疫病防控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代表团还续签了“畜禽和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谅解备忘录,并参观了该研究所的生物技术实验室。
ICRAF是CGIAR设在肯尼亚的另一个下属研究中心,致力于提高农用林业在改善小农户生计以及提高其粮食安全、营养、收入和改善健康水平中的作用。该研究中心于2006年和中国农科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于2007年在中国农科院设立了办事处。代表团在听取ICRAF副主任奥古斯特•泰姆(August Temu)以及相关专家的介绍后,提出今后加强与该中心合作的7大领域,包括农用林业树木(果树、茶、药用植物等)、草业和饲料、沼气和其它生物质能源植物、土壤分析、气候变化、生物技术和能力建设。会谈后,起草和签署了会谈纪要。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坦噶尼喀大陆和桑给巴尔岛两部分组成。代表团分别访问了坦桑尼亚农业、食品安全与合作部及桑给巴尔农业与自然资源部、畜牧和渔业部。坦桑尼亚和桑给巴尔的农业相关部门对本次访问非常重视,由部级相关领导接待代表团,还分别组织相关部门的20多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座谈会。通过座谈,代表团感到,坦桑尼亚对我国的农业科技和人员培训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双方可在水稻、玉米以及畜禽生产等领域加强合作。
此次对泰国、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农业相关部委和农业科研机构的访问,对于中国农科院更好地执行农业“走出去”和农业援外政策、服务我国的整体外交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国际机构的访问,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袁学志、蔬菜花卉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日飞、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冯东昕、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曹永生等陪同出访。

代表团同泰国农业与合作部会谈

代表团参观国际家畜研究所实验室

代表团同国际农用林业中心会谈

代表团同坦桑尼亚农业、食品安全与合作部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