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三农”情怀
郭大应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在党和国家的资助及乡亲们帮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他心怀一颗感恩的心,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中吃苦耐劳,不为名不为利,长期工作在艰苦的科研生产第一线,赢得了大家好评。退休后,他退而不休,继续奔波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作出了新的贡献。
退而不休 发挥特长 服务科研作贡献
郭大应退休后,利用他多年来从事利用渗透仪研究土壤水分状况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为科研提供服务。他先后恢复改进了洪门基地渗透仪设备,保证了科研正常运行;为灌溉所4个研究室加工了500套分体式负压计,300套土壤溶液提取装置,100套马氏瓶装置及负压供水器;他研制的分体式真空负压计,获得专利收益10万元;同时还为河南省农科院黄河研究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工制作并安装观测水设备。郭大应的工作为灌溉所和兄弟院所的科研提供了有力地支撑,他已成为这方面不可或缺的高技能人才。
正在洪门基地调试负压计
心系家乡 服务三农 助推精准扶贫出成效
郭大应为使家乡父老尽快脱贫致富,加速新农村建设,他是付出了艰辛劳动,并取得初步效果。
他亲自动员,帮助一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当了村官。在他的帮助下村里完成了部分土地流转,建起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为使合作社正常运转,郭大应出资20万做为周转金并任合作社名誉理事长。目前这名大学生村官已安下心,扎下根,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得到省、市、县的表奖,4次参加了中组部和农业部举办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动员资助一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当了村官(右前)
近些年来村里旱涝灾害不断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坑塘多年失修污泥淤积,蓄水排灌功能大大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郭大应用5万元为村里买了一台清洗机,后来他又考察了4省,动手研制了一台清淤机,再出资5万元为村里修建一座蓄水池。为解决清淤问题,他不但出了钱,还泥里去,水里来,为坑塘清淤而奔波。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改变。
出资为村里修建蓄水池
郭大应同志重视科技扶贫,他首先出资20万,承包了村里废弃工坊,又用了3万元将其改建成科研实验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引进了油料所、灌溉所、山东登海先锋公司科研人员前来考察、实验、传授技术,使村里科技致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郭大应看重文化扶贫,在他的倡导和资助下,村里成立了文工团,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用积极向上的文艺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文化扶贫结出了丰硕成果。
引进山东登海先锋公司开展玉米良种试验
身体力行 回报社会献爱心
郭大应夫妻退休工资不算低,但他们始终保持俭朴而平淡的生活,不追求高档消费和享受。多年来,他们把积攒起来的钱,多用于回报社会、扶贫帮困、生产救灾,仅支持农村建设的捐助就达30多万元。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在追逐着他们的梦想,加倍努力,创造更多价值以更好的回报社会。(通讯员 齐凯新)
为村里引进滴灌枝朮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