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农业系统唯一以南方14省区200余万平方公里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站,也是我国农业领域建站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唯一首批入选国家级重点野外台站的实验站。
近半个世纪以来,祁阳站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在红壤低产田改造与综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科研突破;开拓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领域,在同行中赢得广泛赞誉;培育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刘更另等一批杰出农业科研人才;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农业技术人员,为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祁阳站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与肯定,祁阳站的先进事迹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领导称为“永不退伍的科研哨卡”、“红土地上的丰碑”、“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在这骄人的成就、众多的荣誉、巨大的贡献、感人的事迹背后是一种“执著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站精神”。“祁阳站精神”不仅传承了我们党和民族光荣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院党组号召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祁阳站精神”的活动,以祁阳站为榜样,将这种历久弥新的“祁阳站精神”融入到科学研究及各项工作中去。
学习“祁阳站精神”,就是要学习一种执著追求、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一代一代祁阳站科技工作者怀着对国家农业科技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穷山沟,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全部贡献给了祁阳站科研基地的建设发展与红壤改良的科研事业中,谱写了一曲“绿了红土地,白了少年头”的壮丽篇章。
学习“祁阳站精神”,就是要学习一种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一代一代祁阳站科技工作者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求真知,开辟了红壤研究的新领域。他们努力探求红壤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律,不骄不躁、刻苦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打破了被美国土壤权威定义的中国南方红壤地将成为“红色沙漠”的预言。
学习“祁阳站精神”,就是要学习一种情系三农、服务农民的为民精神。一代一代祁阳站科技工作者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心里装着生活在200余万平方公里贫瘠红土地上的人民大众,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所急,急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之所急,急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之所急,为我国南方红壤地区“三农”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树立起一座“红土地上的丰碑”。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捌钛粽揪瘛笔羌小叭龃怼敝匾枷氲木咛迨导?,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者主人翁精神的集中展示,是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开展学习“祁阳站精神”活动,对于全院职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院属各单位、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把开展学习“祁阳站精神”的活动作为加强我院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奋斗意识和奉献意识,营造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努力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八荣八耻”的倡导者、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推进者、“祁阳站精神”的弘扬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我院“三个中心 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建设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大的科技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