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举办科技成果商业化评价培训班,邀请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专家来所作专题报告。加工所副所长王凤忠主持报告会。
天合中心副主任朱楠以“技术商业化成熟度评价体系T-CAM”为题,介绍了天合中心的成立背景、平台特点、架构等基本情况。他指出,在整合各环节、领域资源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碎片式服务转变为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全产业链服务是成果转化服务工作的目标。目前来看,企业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脱钩是影响成果转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建立评价标准是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有效途径。技术商业化成熟度评价体系(T-CAM)作为一种检测模型,分别从科技成果和企业能力进行双向考察、评估,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匹配与对接。
天合中心服务部部长钟义贵以“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介绍”为题,具体阐释了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条件成熟度(TCM)中技术创新基因要素和转化支撑要素的24个指标含义及其量化方法。他认为,科研人员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成果要有很好的商业价值,要接地气,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要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这样的成果才能够实现商品化、产业化,这才是企业家眼中的好成果。
王凤忠在总结中表示,两位专家的系统讲解使科研工作者的思路从原来的解决技术难题扩展到满足企业与市场需求,对今后技术研发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如何开展下一步的成果转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双方在共建“加工所-天合转促中心分中心”,开展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成果整合、重大项目培育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