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者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作物科学研究所赵明研究员和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毛克彪研究员等5位专家获此殊荣。
王强研究员研究建立了大宗粮油加工特性与特征指纹图谱,构建了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了粮油加工品质动态控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陈化兰研究员是我国最早禽流感病毒(AIV)基因工程疫苗分子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者之一,她主持的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是如今国内唯一有权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最终病毒分离鉴定的研究机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动物流感监测网点实验室之一。李付广研究员构筑了“基因转化-种质创新-品种培育-产业化”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解析棉花遗传密码,验证转化重要性状基因,创制转基因种质新材料,培育重大抗虫棉新品种,促进了国产抗虫棉产业化,提高了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赵明研究员在作物生理与栽培领域取得多方面进展,建立作物高产高效的理论模式与技术途径,研究了生理机制,改善水稻光合和抗逆提供理论与材料的支持,研制了多项农田生态、生理监测仪器。毛克彪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大数据、气候变化、农业遥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提出了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万有引力空间气候变化模型思想;二是提出迭代优化算法提高地表温度反演过程中关键参数精度,解决参数同步获取难题;三是首次提出利用先验知识和人工智能方法使得直接从遥感数据大面积反演近地表空气温度成为可能,增加了算法普适性;四是针对中高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数据分别提出了新的反演方法,提高反演精度与算法实用性;五是提出了全天候被动微波数据地表温度新反演方法,克服热红外受云影响的缺陷。
据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是中国科协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设立的奖项,主要奖励在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推广、普及的科技工作者,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入选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共494人。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