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农业部获悉,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全国10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中排名第三位。
此次评估由农业部组织,主要从人才队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平台基地、仪器设备、人才培养、论文成果、学术交流、科技开发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此次排名,油料所综合实力由“十五”期间全国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在湖北省内和全国油料专业科研机构中均保持在首位。
“十一五”以来,油料所以“做贡献”为发展定位,坚持“引领、代表、支撑、贡献”(引领我国油料科技和油料产业的发展方向,代表我国油料科研的最高水平,支撑我国油料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为国家的食物安全和农民增收多做贡献)的发展方针,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顶天立地、帅才培植、条件领先、优势集成、基地带动、和谐发展、走向国际”八大发展战略,在“十五”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油料所共主持国家级课题152项、省部级课题29项、国际合作课题11项,科研经费达2.93亿元,是“十五”科研经费的3.7倍;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53项,比“十五”增长22.4%,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审定油料新品种47个,比“十五”增长30.6%;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50多亿元。其中,油菜成果转化率达到了100%,新品种、新技术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覆盖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35%、湖北油菜种植面积的70%。
进入“十二五”以来,油料所以“顶天立地、国际一流”为发展目标,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协调发展,产前、产中到产后研究紧密衔接的学科群和油菜遗传改良、油料质量安全、夏油遗传改良、油料功能基因组与基因工程、油料加工、油料环境生物学六大创新团队,已在油菜高含油量和抗菌核病育种、油菜芝麻基因组测序、黄曲霉毒素检测、油料加工等系列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进展。(通讯员 余波)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