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媒体座谈会,总结交流创新工程实施3周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介绍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规划安排。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万建民出席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6家媒体20名记者参加会议?;嵋橛筛痹撼?a >吴孔明主持。
陈萌山指出,“十二五”以来,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科学前沿研究、应用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推广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突破,科技成果奖励规模稳居农业科研系统前列,彰显了国家队的地位和影响;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建立起以科研团队为主体的科研组织模式,以长期稳定支持为特征的科研投入机制,以研究所和科研团队绩效目标为导向的分类、分级考核评价机制,以大联合大协作促进大产出的协同创新机制。“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农业部党组部署,以科技创新工程为统领,加强优势学科、卓越团队、重点任务、核心平台建设,以重点跨越引领全面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构建起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院所治理机制。一批研究所、学科领域和科研团队进入世界前列。
陈萌山充分肯定了全院新闻传播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新闻记者长期以来对中国农科院发展的关注与报道表示感谢。他指出,新闻传播对全院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增强国家队引领作用的效果明显。新闻传播工作是全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传播创新工程的实施成效以及履行“创新国家队,改革排头兵,决策智囊团”的重要作用与贡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农科院的影响力。二是推动改进工作的效果明显。通过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和观察方法,了解社会的反馈和关注点,强化了全院协同创新的意识,改进了工作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三是激发院所发展的效果明显。通过对院所的深入报道,凝聚了潜心科研的精神力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四是监督科研经费使用与廉洁自律的效果明显。通过媒体报道,监督了全院科研经费的使用,鞭策了广大科研人员。陈萌山希望,在新的一年,广大媒体记者能够系统谋划,不断创新,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作品,讲好中国农业科学的故事,共同推动和见证中国农科院建成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目标的实现。
吴孔明介绍了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3周年的主要成效。他讲到,创新工程为全院科研工作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支持,整合了全院科研力量,打破研究所的界限,形成了一支协同作战的科研队伍。
吴孔明强调,“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程将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农作物定向设计育种、动物新品种国产化选育、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精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与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典型区域农业环境污染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全程控制、农业智能化设施装备研制、农业生物组学创新与应用、农产品功能提升与梯次加工、农业大数据挖掘应用、全球农业信息资源挖掘利用、转型期农业发展政策研究、种植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畜牧业绿色养殖技术集成创新、西部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都市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海外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等18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同时,稳定支持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作科所、
植保所、加工所、哈尔滨兽医所、
水稻所、兰州牧药所所长分别介绍了本单位创新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并与媒体记者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