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华俊在汇报时表示,中国农科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自建院以来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自2002年中国农科院全面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创新编制被大大减缩,全院12个研究所拟定转制为企业。11年来,不少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同时,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和农业科研自身规律不相适应的新问题显现出来,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被大为削弱,这严重制约了中国农科院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中国农科院在财政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研究,编制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为全院加快创新步伐提供了新机遇。
唐华俊还就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一是将现有拟转企研究所重新定位为公益类非营利科研机构。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即进一步完善对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和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中的科研单位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及科研人员绩效奖励机制;通过必要的财政政策安排,尽快在科研单位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可以首先将离退休人员纳入属地社保体系,重点帮助解决累积医疗费挂账及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等问题。
杜永臣就蔬菜所的历史沿革与基本情况,转制对国家蔬菜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和研究所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的影响,以及2002年以来研究所有关国家财政性资金来源、种类、规模、使用管理和使用成效等方面作了汇报。
参会人员重点就国家农业科研院所的公益性定位、稳定投入、课题制、绩效奖励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苏军表示,目前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效如何还需深入调研,这里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中央地方如何分工协作的问题,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岷蠼浞挚悸桥┮悼蒲械幕⌒?、公共性、社会性和长期性,从政策研究、改革成效等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国家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院办公室主任汪飞杰、副主任邱建军,财务局副局长刘瀛弢,蔬菜所党委书记孙日飞、副所长胡鸿等参加座谈。(通讯员 李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