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为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深入了解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及历史沿革,增强青年同志作为一名“
环发所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党委联合团支部邀请研究所老科技工作者陶毓汾研究员作了题为“了解所史知所情,增强责任使命感”的主题报告会。报告会由所党委书记栗金池主持。
陶毓汾指出,研究所诞生于“一五”(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之初,是在国家对农业气象事业需求的基础上成立的,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科研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主动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服务。
陶毓汾表示,研究所的顺利诞生和发展与竺可桢、涂长望、杨显东、何康、赵九章、陈凤桐、丁颖、吕炯等老一辈科学家对农业气象事业的热心倡导、全力支持、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密不可分。农业气象研究是建国后才开展的一项全新的科研工作,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中发展前进的,这中间有许多经验,同样也有许多曲折、困难和教训。研究所自建所开始就是多部门合作、多学科协作配合的研究机构,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多次分分合合,取得的这些成绩十分不易。因此,团队精神对于研究所来说尤为重要。他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克服困难,不懈追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把他们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栗金池指出,陶先生的报告使青年职工对研究所60年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工作状况和精神风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强调,青年人正处于人生事业的起步阶段,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懂得感恩,学会包容,要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她希望青年一代在建设世界一流现代研究所的进程中,永远面带微笑、充满激情,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在研究所建设与发展的舞台上尽情释放青年人的才华。
听取报告后,全所青年职工及在读研究生100余人就研究所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据介绍,陶毓汾研究员1954年毕业于河北农学院农学系,同年进入华北农科所农业气象组(
环发所前身)工作。曾赴蒙古国从事农业气象的援建工作,先后发表、出版了多部学术论文和著作,是寿阳野外观测试验站创始人之一,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寿阳县荣誉市民和治旱兴农功臣等光荣称号。(通讯员 苗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