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萌山指出,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今年农业部首要工作任务。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确保水稻增产丰收对保障口粮绝对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国水稻生产面临资源约束性强、国际低价大米市场冲击、科技支撑不足、农民种植效益不高等不利因素。水稻单产已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期,实现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切实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服务全国水稻生产发展。为此,院里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生产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要发挥中国农科院水稻学科齐全、创新能力强、服务产业水平高的综合优势,汇聚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建成一批固定的示范基地、推广一系列综合集成技术,支撑全国水稻产业发展,先行先试为主要粮食作物增产增效模式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陈萌山强调,要办好“中心”,首先要找准定位,理顺工作机制,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中心”要充分发挥4大功能。一是集成发布功能。将院内各研究所单独完成的相关水稻技术集成起来,组装配套后统一向社会进行权威发布,体现权威性。二是示范推广功能。要根据全国水稻生产分布,与农业部主管司局、主产省农业部门做好衔接,突出抓好若干个代表性强、规模大、示范作用明显的示范点,做到固定地点、形成规模、集成提升、加快推广。三是跟踪咨询功能。要充分发挥智库的功能,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涉及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并形成高水平的咨询建议供主管部门决策参考。四是研究创新功能。要谋划重大命题,并统一组织实施。
吴孔明强调,成果转化局要落实好陈萌山书记的讲话精神,尽快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生产技术中心”,及早开展工作。要把院内各所独立完成的成熟技术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集成一个整体;要通过全产业、全链条地开展合作,带动、优化全院学科建设;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心”高效运转,为国家、政府和农民更好地服务。
调研期间,陈萌山等还就贯彻落实国办109号文件听取了科研人员和产业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了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座谈会。
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副局长王登山,院办公室副主任邱建军等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