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10日,“第四届全国小麦孢囊线虫病研讨会”在河南郑州胜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中国植物?;ぱЩ岷椭参锊±硌Щ嶂参锵叱孀ㄒ滴被峁餐靼欤幽吓┮荡笱С邪?。来自CIMMYT、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ぱ芯克?/a>、中国植物?;ぱЩ?、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南省植物?;ふ镜?0家科研、教学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士军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词,认为“小线虫、老问题、新情况、高技术、大文章”,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目前还面临挑战,希望各位专家齐心协力,认真搞好小麦孢囊线虫病害防控技术研究。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宋家永书记、中国农业大学唐文华教授、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 Julie Nicol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Ian Riley教授以及会议主席彭德良研究员分别致词祝贺本次会议召开。
会上,17位参会代表围绕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危害情况、调查方法、防治技术、抗病品种、致病基因克隆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青海、甘肃、安徽、陕西、湖北、内蒙古及山西等11个省市200余个县市均有分布,对小麦、大麦、燕麦和裸大麦的危害面积近4000万亩;阿维菌素、淡紫拟青霉等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具有较高的防效;新麦11、中育6号等小麦品种具有高抗或耐孢囊线虫病的特性。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内切葡聚糖酶、纤维素结合蛋白等致病相关基因,这些研究成果为制定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经过认真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小麦孢囊线虫病已经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旦暴发成灾,必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列项进行攻关研究。通过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研究、防止其扩散蔓延,从而促进我国小麦稳产丰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同时,对今后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
会后,代表们到河南许昌县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和试验基地进行了考察调研。本次会议得到了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中国植物?;ぱЩ岬木阎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分享到
第四届全国小麦孢囊线虫病学术研讨会在豫召开
发布时间:2009-05-25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ぱ芯克?/span>|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