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医所育成的小型猪近交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冯书堂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际首例小型猪近交系研究与鉴定”成果,荣获2014年度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特等奖。该研究成果实现了我国猪种质资源创新,丰富了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理论与实践,为人类医学、实验动物学研究,搭建起一个全新的、更为理想的技术操作平台。经专家鉴定,该成果居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小型猪近交系在生理结构与生化功能等方面与人类更为接近,在疾病模型研究、新药临床前评价、食品安全评价、异种器官移植、疫苗研制等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蒲型哦永?0年,以2头五指山猪为系祖培育的近交群体为材料,利用“仔配母、兄妹全同胞”近亲繁殖等综合技术措施,逐步攻克猪近交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成活率低等3个阶段性难题,组建了第20代至第23代近交系群体,建立了近交系谱,第23代近交系数已高达0.993,标志着世界首例近交系猪育成。该近交系猪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繁殖率较高,不含内源性逆转录病毒C型基因、应激反应基因、免疫代谢等基因,与人类有较高同源性等显著特点。
科研人员还利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测定等手段,创新了猪近交系全基因组水平验证技术体系,建立了该近交系猪的鉴定方法和标准,监测了各个世代的分子遗传规律,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基因的高度纯合,并成功创建了近交系猪异种皮肤移植鉴定方法。相关研究结果2012年发表于《GigaScience》,被《自然》等国际刊物引用,并受到《每日科学》高度评价,认为该近交系是一种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该研究成果已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蒲型哦右牙奂葡?0余家科研单位、大学提供了实验用猪上千头,成功用于人类疾病模型、新药鉴定、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安全、角膜、肝脏异种器官移植等方面,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医用生物敷料研发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运作。(通讯员 邬震坤)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