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环境生物学”和“油料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评价”2个创新团队进入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加上首轮进入的油菜遗传育种、花生遗传育种、南方大豆遗传育种、芝麻与特殊油料遗传育种、油料作物功能基因组学、油料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7个团队,全所共有9个创新团队进入创新工程。
作为首批进入试点的11个研究所之一,油料所坚持“引领我国油料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代表我国油料科研最高水平,支撑我国油料产业健康长远发展,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多作贡献”的发展定位,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评估中,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3甲。通过实施创新工程,油料所将以“顶天立地、国际一流”为目标,打造“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油料领域重大科研命题的策源地,油料产业重大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高层次油料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优秀油料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国内油料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心。
按照试点期的目标任务,油料所积极优化创新团队、改善创新机制。根据“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相符、创新目标与国际前沿接轨、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兼顾、顶天与立地有机统一”的布局原则,凝练形成了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油料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油料作物分子生物学、油料质量安全、油料产品加工5个学科领域10个研究方向的重点选题和创新目标。同时,出台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及岗位管理办法,按照研究方向组建10个创新团队,按需设置各类岗位,实行“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围绕“进人、用人、管人、 走人”环节,完善用人、考评、激励等各项机制。
在“进人”方面,通过国际国内招聘,广纳优秀人才,目前已从海外引进一名团队首席科学家。在“用人”方面,突出业绩导向,实施优秀人才特聘岗位培养计划,破除论资排辈。在“管人”方面,实行全员定量考核,按照“顶天”与“立地”双导向,分类明确科研、支撑、管理等16种岗位的70项量化考核指标。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岗位津贴、绩效奖励、工作考勤、职位升迁“五挂钩”,并制定实施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加强日常监管,从而形成职位与能力相称、待遇与贡献挂钩、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走人”方面,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期管理,对于连续2年考核末位的,予以解聘,确保人员“能上能下”。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看不准的拟引进博士,先进博士后工作站过渡观察,确保人才“能进能出”。(通讯员 余波)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