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群青)由我院水稻研究所张慧廉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近日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主要创新点是:
1. 发掘新不育胞质。以野败型不育系作鉴别品种,创造了一种从栽培稻野败型恢复品种中发掘不育胞质的方法,发掘出印水型(来源于印尼水田谷6号)等10个新不育胞质,不育胞质发掘成功率高达6.7%。
2. 高异交率水稻不育系选择指标的创新。提出了高异交率水稻不育系的选择指标,探明了高异交率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是当日开花集中度和开花高峰出现时间、柱头外露率、伸出角度和方向,柱头大小以一般栽培水稻的大小为宜。
3. 印水型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印水型不育胞质,育成聚集较多优良性状的印水型系列不育系:Ⅱ-32A、优1A和中9A。它们都具有制种产量高、杂种产量高、米质评分高和种子生产成本低等特性。所配杂种连续创造世界最高产量记录;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开创了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新时代,并保持着我国和世界制种最高产量记录(440公斤/亩)。Ⅱ-32A是目前国内外应用面积最大的不育系,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中9A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大面积应用抗白叶枯病优质不育系之一,首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4. 印水型杂交水稻的选育。应用3个印水型不育系,选配出的大量各种类型和生育期印水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容易制种、米质优、应用范围广等突出优点,创造了水稻单产世界之最(1231.17公斤/亩),推动了我国水稻品种的普遍优质化。
印水型不育系是我国广泛应用的第二大类型不育系,目前每年都有10个以上印水型新组合通过审定、推广,年推广面积4500万亩以上,占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20%以上。
分享到
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发布时间:2006-02-24
|来源: 院报|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