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猪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对猪全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扫描,获得了多个与猪肉品质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拷贝数变异。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8月正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我国地方猪种以肉质好而闻名于世,如何将我国地方猪种高肌内脂肪含量(IMF)等遗传优势尽快转入到占绝大部分市场的瘦肉型猪中去又不使其它性状受到过多影响,是目前研究者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表明,作为基因组覆盖范围最广的变异之一,拷贝数变异(CNVs)对多种性状都发挥了重要功能,是解释单核酸多态性(SNP)效应之外“丢失的遗传”的最可能变异之一。
该团队在对高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屠宰后6小时、24小时的pH值、水分及剪切力的关联研究中共得到长度从208.53Kb到3.27Mb等长度不等的15个拷贝数变异。验证试验发现,15个拷贝数变异全部能被二代测序结果验证,73.3%(11/15)能被定量表达结果验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与肉质性状相关联的拷贝数变异共有8个。在进行关联分析的12个性状中,有4个性状与1个以上拷贝数变异有显著关联。综合神经生长因子1(Ntn1)基因内的拷贝数变异剂量、基因表达等结果,推测Ntn1基因通过内部拷贝数变异的剂量效应对高肌内脂肪含量产生一定影响,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标记之一进行育种。
据悉,在猪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肉质性状关联的研究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2535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