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发布了2014年度农产品加工十大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发的“功能脂质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榜上有名。该技术已在湖北、甘肃、河北、江西、湖南等省市十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成果主要完成人油料所黄凤洪研究员介绍,我国亚麻、紫苏、油茶籽和微生物油脂等特色油脂资源丰富,但加工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针对这一现状,他带领油脂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结合我国现代文明疾病以慢性非传染疾病为主的特点,突破了特色油料功能油脂提质生产技术和新型脂质功能因子绿色制备技术难题,开发出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油脂和功能脂质健康产品,实现了功能脂质高值化利用。
在微生物油脂制备方面,团队研发出超声波辅助油脂酶法脱胶技术,相比传统酶法脱胶技术,处理时间缩短50%以上,酶用量减少40%以上;开发出亚麻油脱苦萃取剂,易于分离且本身为食品,能够脱除亚麻油苦味物质产生源,使苦味完全消除;研制出紫苏油粉末油脂制备技术,显著提高了油脂稳定性和使用范围。
团队通过建立无溶剂催化和固定化酶法催化绿色安全的酯交换技术及配套的连续化逆流旋转塔式反应装置,使合成脂肪酸甾醇酯得率达到80%,产物纯度达95%,解决了酶法合成脂肪酸甾醇酯技术成本高、反应效率低等问题。
团队采用高效乳化技术、胶囊化技术、营养强化技术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发出具有降血脂作用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重组新型营养油、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中油牌爱星”软胶囊等高附加值功能食品,具有适用人群广、安全性好、生物活性显著等优点。(通讯员 余波)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