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是我国首批进行商业化生产、唯一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转基因作物。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资助下,现已有20个抗虫棉品种或杂交种通过品种审定,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至2004年,国产抗虫棉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9000万亩以上,累计为农民增收126亿元。抗虫棉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我国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虫棉的研究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回良玉副总理视察我院时,对抗虫棉尤其是优质抗虫棉的研究进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根据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生物技术研究所加快了优质抗虫棉的研究,目前,已在优质、多抗、三系杂交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借助花粉管通道法,成功获得含抗蚜基因、抗鞘翅目害虫基因、耐涝高产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棉花植株;同时,通过基因聚合的方法获得抗病、优质的长绒和中长绒陆地棉花品系;并借助三系杂交体系,将上述优良性状统一在三系抗虫杂交组合中,为快出品种、出好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培育的海岛棉胞质陆陆三系抗虫杂交棉,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为100%,恢复株率和恢复度同样达到100%。杂种F1的花粉育性与常规棉相当,表现完全正常。目前已经选育出多个配合力好、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的陆地棉恢复系。其中三系双价杂交抗虫棉sGKz8在2003年全国区试中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4.7公斤,92.7公斤,85.8公斤,分别为对照的118.0%、123.9%和127.3%,均居第一位。
8月24日,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平谷区新建立的抗虫棉试验基地召开了“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进展现场汇报会”??萍疾颗┐宸⒄怪行奈庠侗蛑魅魏臀以毫跣窀痹撼ぁ⒀钛咨芯吭庇ρ渭恿嘶嵋?。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我国在三系抗虫杂交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非常关注,并对三系抗虫杂交棉今后的发展与推广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享到
我国三系杂交抗虫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04-09-10
|来源: 院办公室|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