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3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江西省气象学会协办的2015年农业气象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本次大会以“农业气象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为主题,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32个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气象部门的近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忠富主持了会议。
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多省市自治区农科院、气象局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旨在为农业气象科研人员提供学科间、地域间、行业间学术交流的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郑大玮教授以“气候变化风险、机遇与受体脆弱性分析”为题,从理论上对气候变化的受体及受体脆弱性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风险和机遇,提出了气候变化影响的阈值与对策。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黄淑娥研究员、中国农大潘志华教授、重庆气科所高阳华高工、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孙忠富研究员分别就“灌溉对早稻高温热害及水稻生理与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复杂性与定量化”“晚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系列化服务”“基于物联网的图像视频监控设备研发与应用展望”等内容作了阐述了学术观点。与会人员表示,各位专家的报告资料翔实,论述精辟,兼具理论指导性和技术实践性,其内容起点高、视野宽,起到了拓宽研究思路,启发战略性思考的作用。
与会专家围绕农业气象领域互联网+模式、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演变与对策、中国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灰霾与设施农业、节水技术等主要议题展开研讨。专家们畅所欲言,新视野、新观点、新经验不断涌现,交流气氛活跃。
会议总结了“十二五”农业气象科研成果,探讨了“十三五”农业气象发展规划,对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业气象创新科技的应用,支撑和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讯员 王佳)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