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水稻突变体、功能基因和生物技术育种研讨会”于2006年4月1-2日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陵水南繁基地召开。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所长薛勇彪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韩斌研究员,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钱前研究员,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左建儒研究员,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俞志华等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水稻基础研究和育种研究的158名科学家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研讨会由钱前研究员主持。
会议针对突变体的收集和创制、功能基因组学、生物技术育种三个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先后有26位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李家洋院士的“水稻淀粉合成的分子机制”、薛勇彪研究员的"中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程式华研究员的"中国超级稻最新进展"、顾铭洪教授的“广亲和基因的理论与实践”、韩斌研究员的“籼粳基因组的分化的比较研究”、葛颂研究员的“稻属的系统发育重建--兼论栽培稻的起源”、罗达研究员的“水稻中调控小穗发育的遗传因子”、薛红卫研究员的“水稻种子发育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刘耀光教授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杂种不育的分子基础”、种康研究员的“BR信号与水稻发育控制”、姚海根研究员的“南方粳稻育种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等报告引起了热烈反响。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连续两届“水稻突变体、功能基因和生物技术育种研讨会”开得都很成功,为从事基础研究和育种研究的科学家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希望定期召开并形成制度,为全国从事水稻基础研究和育种研究的科学家搭起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水稻所 徐亲阳)
分享到
第二届全国水稻突变体、功能基因和生物技术育种研讨会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基地召开
发布时间:2006-04-07
|来源: 水稻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