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中兽药“益蒲灌注液”疗效显著
可有效替代抗菌类药物
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奶牛子宫内膜炎作为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常见多发。全国每年因奶牛子宫内膜炎少产鲜奶的损失超过2亿元,少产犊牛49.5万头,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2009年8月到2011年6月,廊坊市天利和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利用一种中药灌注剂治愈了127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新增产值达18.24万元。天津和甘肃省等其他一些地方的牛场也用这种药治愈了很多患病奶牛。2013年6月,这种中药取得了正式名称——益蒲灌注液。
“益蒲灌注液”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兽药新制剂,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国家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与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举行了新兽药“益蒲灌注液”科技成果转让协议签字仪式,杨志强所长和魏丽娟副总经理分别在仪式上签字。这意味着“益蒲灌注液”这一纯中药制剂正式步入了市场。
为什么要选择“益蒲灌注液”来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潘虎副研究员表示,作为一所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关注奶牛的健康养殖,一直是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关注的科研方向。而中兽医研究,用中药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也是研究所的科研特色之一。使用益蒲灌注液,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所深厚的中兽医理论沉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目前抗菌类药物大量广泛使用造成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
据了解,目前用于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主要为抗菌类药物,子宫灌注为主导治疗方式,临床治疗中大剂量的子宫灌注或静脉、肌肉注射,使得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临床疗效降低,同时还导致鲜奶中药物残留,严重影响原料乳的品质,引起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危害,制约着奶业的发展和贸易。“益蒲灌注液”依据传统中兽医理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是自主研制的新型安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纯中药子宫灌注剂。该药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方面的应用,可有效替代抗菌类药物的使用,降低或减少药物对鲜乳和乳制品的污染。经在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推广应用,该制剂疗效好、见效快、疗效稳定、安全、未见不良反应,与同类产品相比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相同,情期受胎率优于抗菌类药物产品,治愈率达85%以上,总有效率95%左右,治愈后3个情期受胎率达到85%以上;对患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治愈率为100%。
中兽药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兽用天然药物不仅能预防治疗畜禽各类疾病、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增强畜禽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且能解决抗生素、化学合成药、激素类药物带来的药物残留和污染动物源食品问题,同时可改善畜产品品质和数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兽用天然药物的天然性和多功能性是其它兽用药物所不可比拟的。因此,研制新型绿色安全高效奶牛重大疾病防治药物,成为有效控制乳产品中药物残留的主要措施。(通讯员 符金钟)

为什么要选择“益蒲灌注液”来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潘虎副研究员表示,作为一所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关注奶牛的健康养殖,一直是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关注的科研方向。而中兽医研究,用中药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也是研究所的科研特色之一。使用益蒲灌注液,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所深厚的中兽医理论沉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目前抗菌类药物大量广泛使用造成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
据了解,目前用于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主要为抗菌类药物,子宫灌注为主导治疗方式,临床治疗中大剂量的子宫灌注或静脉、肌肉注射,使得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临床疗效降低,同时还导致鲜奶中药物残留,严重影响原料乳的品质,引起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危害,制约着奶业的发展和贸易。“益蒲灌注液”依据传统中兽医理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是自主研制的新型安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纯中药子宫灌注剂。该药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方面的应用,可有效替代抗菌类药物的使用,降低或减少药物对鲜乳和乳制品的污染。经在我国不同地区奶牛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推广应用,该制剂疗效好、见效快、疗效稳定、安全、未见不良反应,与同类产品相比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相同,情期受胎率优于抗菌类药物产品,治愈率达85%以上,总有效率95%左右,治愈后3个情期受胎率达到85%以上;对患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治愈率为100%。
中兽药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兽用天然药物不仅能预防治疗畜禽各类疾病、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增强畜禽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且能解决抗生素、化学合成药、激素类药物带来的药物残留和污染动物源食品问题,同时可改善畜产品品质和数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兽用天然药物的天然性和多功能性是其它兽用药物所不可比拟的。因此,研制新型绿色安全高效奶牛重大疾病防治药物,成为有效控制乳产品中药物残留的主要措施。(通讯员 符金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