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学习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三国在食品科学研究与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增进与其食品科学领域知名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所长于8月22日率团赴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三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科研访问。
代表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科学系在创新节能环保加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与功能、蛋白质提取和功能等方面合作达成一致,将在人员交流、合作研究、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共同申请国际项目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与荷兰国家食品安全研究所(RIKILT)在食品生物毒素、食品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估、食品重金属检测与追溯等领域开展人员、项目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一致。
代表团考察了全球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荷兰AVEBE有限公司。整个生产线由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自动化实时在线监控管理,由地面感应器控制的无人驾驶专用车辆在加工车间和贮藏车间往返运输加工好的马铃薯淀粉,按批号进行智能化自动存取。巨大、自动、清洁、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研究所建设国际一流的马铃薯中试实验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代表团与比利时鲁汶大学食品科学实验室主任马克·亨德克教授(Marc Hendrickx)和果蔬采后保鲜实验室主任尼古拉斯(Nicolas)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局Casaccia中心高级官员安德鲁·桑尼诺(Dr. Andrea Sonnino)博士座谈并参观了分离提取中试实验室和食品化学分析实验室。
在意大利农业研究院营养研究所(CRA-NUT),代表团参观了谷物加工实验室、乳品实验室和食物营养代谢实验室。双方在小麦加工、营养代谢等优先领域就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欧盟等国际组织项目和双边合作项目、开展人员互访、学生联合培养、共同举办国际培训班达成一致,并商定于11月对方来访时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访问期间,FAO助理总干事王韧博士亲切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就中国食品科学与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通过FAO平台开展南南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委员会工作、高效利用我国在该领域的实验室和专家等问题与FAO有关官员深入交换了意见,就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将作为FAO在中国第6个参考实验室开展南南合作,尽快启动gateway,将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资源投放FAO平台,将食品科学研究与现代农业发展列入南南合作二期的支持重点等方面进行探讨,达成共识,为后续开展系列合作、中国美食产业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