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时令水果中,西瓜简直是“王者”一般的存在,它以绝对优势傲视其他水果。西瓜甜瓜作为我国传统水果,常年占夏季上市水果总量的70%以上。在世界种植面积10大水果中,西瓜居第5位,甜瓜排第9位。近日,在新疆昌吉举行的全国西瓜甜瓜绿色发展观摩研讨会暨全国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协作活动60周年大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吃瓜群众”不但是最强大的,吃掉了全世界70%的瓜,更是最有口福的,2000多个西瓜品种,1000多个甜瓜品种可供选择。
中国“吃瓜群众”真强大,吃掉世界70%的瓜
炎炎夏日,一口西瓜,简直清爽在口,甜蜜到心。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吃西瓜可算是“奢侈”的享受。那时候全国西瓜甜瓜总面积不足百万亩,生产水平低下,主栽品种以地方农家品种为主。这点西瓜哪够“吃瓜群众”分啊!
为满足广大群众的吃瓜心愿,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西甜瓜生产。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西甜瓜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农科院西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君璞介绍,1959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中央农业主管部门将西瓜甜瓜生产列入了经济作物的种植计划,还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设立了西瓜甜瓜专业研究机构,使我国的西瓜甜瓜生产与科研由此得到有计划、有领导的积极发展。
到70年代中期,全国西瓜甜瓜面积达到500多万亩,西瓜种植规模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甜瓜种植规模居世界第一。
要说“吃瓜群众”人人能吃上瓜的愿望得到满足,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国家对瓜果生产等实施产销放开、市场调节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1984年—1987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全国每年西瓜播种面积平均增长率为44.7%,西瓜与甜瓜的生产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西瓜甜瓜产量基本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夏季对西瓜甜瓜的消费需求。
之后西瓜甜瓜的播种面积逐年增加,1988年增长到1700余万亩,占当时世界西瓜甜瓜总面积的1/3以上。至此我国长期雄踞西甜瓜“霸主”地位:中国已连续30余年是世界上西瓜甜瓜种植面积最大、栽培品种与产量最多的生产大国。
1998年全国西瓜甜瓜播种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接近世界西瓜甜瓜生产总面积的1/2。近20年来全国西瓜甜瓜面积虽有年际波动,但年播种面积均保持在3500万亩左右,持续保持世界第一。
仅论西瓜产量,我们国家简直让别的国家望尘莫及。2018年中国西瓜总产量比第二名土耳其的产量高出20多倍,而中国西瓜出口量不足总量的1%。
也就是说,中国人种出了全世界70%的瓜,然后自己吃光自己种的瓜,可见中国“吃瓜群众”实力强大。
中国“吃瓜群众”真幸福,几千个品种供选择
中国的“吃瓜群众”是最幸福的,为什么这么说?啥样的瓜都能吃到!据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登记的西瓜品种接近2000个,各地还有一些地方农家品种零星种植,可以说琳琅满目,十分丰富。毫不夸张地说,“吃瓜群众”如果想“每天一个瓜,一年不重样”, 也是可以做到。
为了让“吃瓜群众”吃到更多种类的瓜,更好吃的瓜,西甜瓜产业科技人员简直操碎了心!
早在20世界50年代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整理工作就开始,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牵头负责,截至目前国家西瓜甜瓜中期库共收集入库4000余份国内外西瓜甜瓜种质资源材料,为新品种选育和种质保存奠定了基础。这个工作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农业科研人员对西瓜新品种进行调查筛选
在西瓜杂优利用育种方面,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发展速度快、效果显著。70年代末育成第一批西瓜杂交品种,经过不到十年时间,在生产上全部普及了一代杂交品种。
其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的“郑杂5号”、“郑杂7号”、“郑杂9号”,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京欣1号”,河南开封选育的“汴杂7号”、“开杂2”号,江苏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苏杂”,安徽合肥选育的“聚宝1号”,广东省选育的“新澄”,湖北省选育的“荆杂”,新疆选育的“红优2号”、“新优2号”、“84-24”,黑龙江选育的“齐红”等都在当时成为各主产区的主栽品种。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吃瓜群众”,这些瓜的滋味可能停留在你童年的记忆深处了。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西瓜生产用种基本都采用了杂交一代优良品种,主栽品种多数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己培育优良品种。
作为西瓜的“亲兄弟”甜瓜,同样是品种丰富,登记品种1000多种。
在甜瓜育种方面中,新疆的各大研究所主要是培育哈密瓜,新品种有“皇后”系列、“芙蓉”“含笑”、“新蜜5号”等。
薄皮甜瓜方面,黑龙江、广州、甘肃的科研团队,培育出了“龙甜1号”、“广州蜜瓜”、“甘黄金”等品种。
厚皮甜瓜方面,前面提到的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及江苏、新疆、甘肃、河北的科研团队,育成了郑甜1号、维多利亚、黄河蜜、冀蜜1号、金雪莲、绿宝石等优良品种。
有了科技力量,还能满足了“吃瓜群众”的不同爱好:厚皮的,薄皮的,黄瓤的,红瓤的,红黄相间的,有籽的,无籽的……
我国无籽西瓜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育成并大面积栽培了我国第一个有生产和商品价值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品种——无籽3号。到80年代,全国无籽西瓜面积已达十余万亩,年出口量达到3万吨以上,形成了广西藤县,河南中牟,湖南邵阳、长沙等出口基地。近年来,全国无籽西瓜面积已经发展到百万亩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籽西瓜生产国,为西瓜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增加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吃瓜群众”敞开吃,祖国处处种西瓜
我国西瓜种植面积稳居世界第一,除了因为“吃瓜群众”爱吃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西瓜在中国适宜种植区域太广泛,从南到北,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从东到西,东部江浙沪,西部新疆甘肃,整整中华大地处处都有西瓜。
我国西瓜栽培最大的区域是北方多早气候栽培区,它包括淮河以北的全部北方地区,也就是说北方各省市都可以种西瓜。
中国出产西瓜最多的省份是河南,其次是山东,都在这个区域。
另一个区域是西北干燥气候栽培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兰州和青海东部农业区。这里出产的西瓜赫赫有名,富有特色。如新疆昼夜温差大,西瓜特别大,还特别甜。甘肃的西瓜多是长长的,水分足,西瓜籽少。
南方多湿的地方能不能种西瓜呢?当然可以。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习惯,早已形成了一些著名的西瓜名产区,如浙江的平湖、江西的抚州等;新中国成立后,各?。ㄖ毕绞校┯致叫⒄沽艘恍┪鞴闲虏绾钡木V?、蔡甸,江苏的滦阳,上海的金山、南汇等。
还有, 广西和海南则承包了我们秋冬季节的西瓜。
就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近年来,随着塑料薄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西瓜栽培也有了发展。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的“吃瓜群众”是幸运的,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有个国家政策的支持,有了农业科技的支撑,可以“肆无忌惮”地吃西瓜,因为中国西瓜数量足够多、花样足够多!
你可以,敞口肚皮吃西瓜了!